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砂姜黑土有机质组分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李玮 [1 ,2 ]
乔玉强 [1 ,2 ]
陈欢 [1 ,2 ]
杜世州 [1 ,2 ]
赵竹 [1 ,2 ]
曹承富 [1 ,2 ]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 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砂姜黑土; 土壤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安徽蒙城砂姜黑土上进行4 a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砂姜黑土耕层土壤有机质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特征,分析不同有机质组分、作物产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砂姜黑土耕层土壤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P<0.05),秸秆还田配施360~720 kg·hm-2氮肥较秸秆还田但不施肥土壤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10.1%15.8%、20.4%32.5%和41.7%74.6%。秸秆还田且配施540 kg·hm-2氮肥处理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增幅最高,且主要提高了惰活性有机质组分含量。玉米产量与土壤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均表现为显著相关(P<0.01)。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促进了土壤有机质质量水平,尤其是与540 kg·hm-2氮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效果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475 / 4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吴建富,曾研华,潘晓华,石庆华,李涛,王苏影.应用生态学报. 2013(06)
[2]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与产量的短期影响 [J].
王丹丹 ;
周亮 ;
黄胜奇 ;
李成芳 ;
曹凑贵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 (04) :735-740
[3]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游东海 ;
田霄鸿 ;
把余玲 ;
李锦 ;
王淑娟 ;
刘廷 ;
南雄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 (07) :167-172
[4]   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蔡太义 ;
黄会娟 ;
黄耀威 ;
路文涛 ;
贾志宽 ;
杨宝平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6) :964-974
[5]   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张贵龙 ;
赵建宁 ;
宋晓龙 ;
刘红梅 ;
张瑞 ;
姬艳艳 ;
杨殿林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2) :359-365
[6]   长期秸秆还田对塿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J].
陈鲜妮 ;
岳西杰 ;
葛玺祖 ;
王旭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1) :25-32
[7]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J].
张鹏 ;
李涵 ;
贾志宽 ;
王维 ;
路文涛 ;
张惠 ;
杨宝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12) :2518-2525
[8]   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附视频 [J].
南雄雄 ;
游东海 ;
田霄鸿 ;
李锦 ;
王淑娟 ;
崔娟 ;
刘廷 .
华北农学报, 2011, (05) :222-229
[9]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 [J].
蔡太义 ;
贾志宽 ;
黄耀威 ;
黄会娟 ;
孟蕾 ;
杨宝平 ;
李涵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S1) (S1) :238-243
[10]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田慎重,宁堂原,王瑜,李洪杰,仲惟磊,李增嘉.应用生态学报.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