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改良对玉米单产的贡献率分析

被引:30
作者
刘世梦倪
宋敏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改良; 单产; 贡献率; 粮食安全;
D O I
10.16445/j.cnki.1000-2340.20210317.002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2001—2018年14个玉米主产省份数据为样本,基于品种生命周期,从品种本身的品质和实际推广运用程度2个维度,借助玉米新品种的理论单产水平来计量新品种更新实际带来的品种质量改善或技术进步,在探索性构建计测玉米新品种改良指标的基础上,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计量分析了玉米新品种改良对玉米单产增加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依靠新品种改良对玉米单产的贡献率为42.18%,验证了品种改良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中的重要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364 / 3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要素投入结构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J].
赵亮 ;
余康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02) :354-360
[2]   品种推广对中国大豆单产的影响研究 [J].
司伟 ;
李东阳 .
农业技术经济, 2018, (05) :4-14
[3]   基于Tornqvist-Theil方法的中国粮食生产增长核算研究 [J].
程申 ;
郑志浩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51 (06) :884-892
[4]   种子质量对中国玉米产出的影响 [J].
陈龙江 ;
Michael RReed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 (03) :19-27
[5]   未来中国粮食增产将主要依靠什么?——基于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分析 [J].
田甜 ;
李隆玲 ;
黄东 ;
武拉平 .
中国农村经济, 2015, (06) :13-22
[6]   基于专家对我国粮食增产技术发展重点的调查分析 [J].
董文 ;
高旺盛 .
作物杂志, 2010, (03) :8-11
[7]   我国“九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J].
朱希刚 .
农业经济问题, 2002, (05) :12-13
[8]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J].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 .
农业科技管理, 2002, (01) :1-5
[9]   我国水稻品种遗传改进在增产中的贡献分析 [J].
马忠玉 ;
吴永常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2) :49-51
[10]   我国玉米生产增长因素的分析 [J].
张雪梅 .
农业技术经济, 1999, (02)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