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庄凸起及北坡油气成藏差异性

被引:8
作者
彭传圣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油源; 输导体系; 油气成藏; 差异性; 陈家庄凸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1.02.00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陈家庄凸起及北坡的油源对比分析,将研究区原油分为3类:第Ⅰ类主要源于渤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混有少量沙一段的低熟原油;第Ⅱ类主要源于渤南洼陷沙三段烃源岩,混有少量沙一段的低熟原油;第Ⅲ类为源于渤南洼陷沙三段烃源岩的成熟原油。通过对陈家庄凸起及北坡地质结构、输导体系要素构成分析,该区自西向东输导体系类型依次为一元断裂横向型,由断裂、骨架砂体及不整合面构成的三元立体型,由断裂和骨架砂体构成的二元"网毯"型或二元"T"型。油气来源及输导方式的差异导致该区原油性质、油气藏类型与丰度存在较大差别。西段油气主要聚集于邵家断裂带附近的断块、断鼻及该断裂西部末梢的地层超覆圈闭之中,丰度较低,为普通稠油;中段油气富集于馆下段地层超覆与披覆背斜圈闭、沙河街组—东营组地层超覆与构造-岩性圈闭、潜山地层不整合圈闭等各类圈闭中,丰度高,为超稠油;东段油气主要在馆下段地层超覆圈闭及馆上段的构造-岩性圈闭中运聚成藏,丰度低,为普通稠油。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111 +111-1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综述 [J].
沈朴 ;
张善文 ;
林会喜 ;
彭传圣 ;
孙超 ;
程付启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4) :4-8+111
[2]   沾化凹陷断层活动性及其叠合特征 [J].
彭存仓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5) :37-39+43+113
[3]   断陷盆地“相-势-导”成藏模式与油气成藏 [J].
张文朝 ;
降栓奇 ;
陈彦君 ;
段梦 ;
吴清雅 ;
刘会纺 ;
张超文 ;
乔晓霞 .
石油学报, 2008, (05) :680-687+693
[4]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输导体系及油气运聚特征 [J].
张德武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 (01) :37-40+388
[5]   济阳断陷湖盆输导体系研究与实践附视频 [J].
王永诗 ;
郝雪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94-400
[6]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油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J].
高树新 ;
任怀强 ;
杨少春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1) :69-73
[7]   陈家庄凸起中部地区双向油源及其地球化学证据 [J].
李艳丽 ;
陈致林 ;
王广利 ;
宋长玉 ;
刘旋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6) :36-39+107
[8]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沉积特征及有利砂体预测 [J].
任怀强 ;
郭元岭 ;
赵乐强 ;
刘惠彪 ;
赵丽丽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3) :16-18+104
[9]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 [J].
周杰 ;
庞雄奇 ;
李娜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1) :59-64
[10]   沾化凹陷四扣洼陷油源对比 [J].
蔡忠东 ;
单保杰 ;
张冲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 (04) :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