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滴水湖水系环境质量

被引:27
作者
江敏 [1 ,2 ]
刘金金 [1 ]
卢柳 [1 ]
胡文婷 [1 ]
吴昊 [1 ,2 ]
邢斌 [1 ]
任治安 [1 ]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 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滴水湖水系; 灰色聚类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 富营养化程度;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2.02.027
中图分类号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将滴水湖水系看作一个灰色系统进行研究,利用灰色聚类理论,以地表水环境标准和富营养化分级标准为基础建立灰类评价体系,确定聚类指标的隶属度和标准灰类的权重,得到各聚类指标对标准灰类的聚类系数,最大聚类系数关联的等级即水体质量等级。2010年,每2周1次对滴水湖水系11个监测点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透明度(SD)及叶绿素a(Chl.a)进行监测,取各指标的年均值,建立灰类评价系统。结果表明:滴水湖水源大治河及引水干道随塘河处水质属于Ⅳ类~Ⅴ类,呈富营养化和极度富营养化状态;闸外引水河芦潮引河段水质类型为Ⅲ类,为富营养化水平;闸内引水河道水质总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水质类型为Ⅲ类;滴水湖湖区水体质量良好,水质类型为Ⅲ类,呈中营养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灰理论基础[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邓聚龙著, 2002
[12]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金相灿等主编, 1990
[13]  
Applications of grey relational method to river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 China[J] . W.C. Ip,B.Q. Hu,H. Wong,J. Xia.Journal of Hydrology . 2009 (3)
[14]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using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J].
Dahiya, Sudhir ;
Singh, Bupinder ;
Gaur, Shalini ;
Garg, V. K. ;
Kushwaha, H. S.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7, 147 (03) :938-946
[15]   灰色聚类法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平仙隐 ;
沈新强 .
海洋渔业, 2006, (04) :326-330
[16]   太湖水质时空相关性分析 [J].
李一平 ;
严莹 ;
韩广毅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505-508
[17]   灰色聚类法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赵光影 ;
华德尊 .
北方环境, 2005, (02) :84-86
[18]   用灰色聚类法对荔湾湖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J].
朱庆峰 ;
廖秀丽 ;
陈新庚 ;
张淑娟 .
中国环境监测, 2004, (02) :47-50
[19]   上海市南汇大治河水质CODcr的监测评价 [J].
张烂漫 .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4) :40-43
[20]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 [J].
王明翠 ;
刘雪芹 ;
张建辉 .
中国环境监测, 2002, (05)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