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矛盾与中国城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兴起

被引:17
作者
何包钢 [1 ,2 ]
吴进进 [3 ]
机构
[1]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3]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制度化; 听证制度; 社会矛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协商民主在中国城乡地区方兴未艾,各级政府都在进行协商民主立法与制度建设。然而,为什么有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热衷于推动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尽管既有研究对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及其实践的起因使用了功能主义解释视角,然而少有研究定量检验中国地方政府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动机问题。本文以听证制度作为城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替代指标,基于功能主义理论框架,检验了社会矛盾因素对城市政府制定听证制度的影响。本文使用不同模型和计量方法,结果都一致地表明,社会矛盾对城市政府听证制度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人均公共安全支出、土地征收面积和城市信访人次这些社会矛盾因素都显著提高了城市政府制定的听证文件数量。本文的研究表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尤其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需要是中国地方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24+7 +7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观念如何形塑制度:对温岭民主恳谈会演进历程的一种解释 [J].
郎友兴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6, 9 (01) :29-39
[2]   城镇化与协商民主实践的新进展——对杭州市余杭区街道民主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的分析 [J].
郎友兴 ;
张品 .
浙江社会科学, 2015, (10) :39-47+156
[3]   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与过程 [J].
陶建武 .
重庆社会科学, 2015, (09) :38-46
[4]   论协商民主在宪法体制与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J].
马一德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11) :104-122+206
[5]   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J].
陈家刚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 (04) :168-175
[6]   腐败与国家权力的边界:理论探讨与中国的证据 [J].
张光 ;
吴进进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 (04) :155-169
[7]   “中国式”维稳:困境与超越 [J].
唐皇凤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65 (05) :17-25
[8]   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建构一个理性且成熟的公民社会 [J].
何包钢 .
开放时代, 2012, (04) :23-36
[9]   转型期中国的犯罪治理政策:堵还是疏? [J].
陈硕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2) :743-764
[10]   城乡收入差距、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 [J].
章元 ;
刘时菁 ;
刘亮 .
经济研究, 2011, 46 (02) :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