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浓香型白酒大曲中霉菌的18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30
作者
张霞 [1 ]
武志芳 [1 ]
张胜潮 [1 ]
胡承 [1 ]
张文学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关键词
丝状真菌; 浓香型白酒; 大曲; 18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多样性; 假埃希氏菌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61.12 [];
学科分类号
082203 ; 083203 ;
摘要
从贵州某名酒厂大曲中分离到104株丝状真菌(霉菌),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检测等传统鉴定方法,初步把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一致的霉菌归类为14个大类群;并采用18S 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把菌株归类为MJ-Ⅰ至MJ-Ⅴ五个类群,随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样品中的霉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为主,占总分离菌数的40.38%;犁头霉属(Absidia)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达到31.73%;还有16.35%的假埃希氏菌属(Pseudallescheria)、6.73%的茎点霉属(Phoma)以及4.80%的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其中,假埃希氏菌属菌株在相似生态环境中还未见公开报道.MJ-Ⅰ菌群的代表菌株MJ-10与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相似度达到了99%,MJ-Ⅴ菌群的代表菌株MJ-11与伞枝犁头霉(Absidia corymbifera)的相似度达到100%,表明菌株MJ-10和菌株MJ-11已经鉴定到了种.研究表明,在生态环境有差异的情况下,大曲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既有相似性,也有所差异,这是贵州浓香型白酒区别于其他地方浓香型白酒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为贵州浓香型白酒的个性化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图2表1参17
引用
收藏
页码:334 / 3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泸州老窖古酿酒作坊夏季空气真菌分布特征 [J].
李宗珍 ;
张宿义 ;
许德富 ;
税梁扬 ;
刘光烨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 16 (01) :109-113
[2]   紫花苜蓿根际氢氧化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J].
付博 ;
王卫卫 ;
郝莹 ;
王莉娟 ;
唐明 ;
陈兴都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15 (05) :650-654
[3]   甜酒曲中霉菌18Sr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J].
李再新 ;
雷云玲 ;
刘达玉 ;
谢万如 ;
向超 .
食品科学 , 2009, (01) :211-213
[4]   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酒醅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 [J].
王海燕 ;
张晓君 ;
徐岩 ;
赵立平 .
酿酒科技, 2008, (02) :86-89+91
[5]   酱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中糟醅的微生物分析 [J].
唐玉明 ;
姚万春 ;
任道群 ;
卓毓崇 ;
何世兴 ;
云敏 .
酿酒科技, 2007, (12) :50-53
[6]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及其生态因子演变研究附视频 [J].
赵东 ;
乔宗伟 ;
彭志云 .
酿酒科技, 2007, (07) :37-39
[7]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兼性厌氧细菌的分离鉴定 [J].
岳元媛 ;
张文学 ;
刘霞 ;
胡承 ;
张宿义 .
微生物学通报, 2007, (02) :251-255
[8]   利用16S-23S rDNA RFLP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湖北省饭豆(Vigna umbellata L.)根瘤菌系统发育的研究 [J].
潘峰 ;
王平 ;
胡正嘉 ;
何绍江 ;
冯新梅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7, (01) :78-82
[9]   我国蚕豆根瘤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 [J].
路敏琦 ;
李俊 ;
姜昕 ;
李力 ;
沈德龙 ;
曹凤明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7, (01) :73-77
[10]   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J].
张文学 ;
乔宗伟 ;
胡承 ;
王忠彦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6, (05)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