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东莫扎抓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24
作者
刘英超 [1 ]
侯增谦 [1 ]
杨竹森 [2 ]
田世洪 [2 ]
宋玉财 [1 ]
薛万文 [3 ]
王富春 [3 ]
张玉宝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类MVT铅锌矿床; 东莫扎抓Pb-Zn矿床; 逆冲推覆构造; 流体包裹体; 青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2 [铅];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目前"三江"北段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带中铅锌资源储量最大的矿床,代表着大陆碰撞造山带中一种新的铅锌矿床类型。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类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铅锌铜银多金属成矿规律,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而以流体包裹体研究为载体的成矿流体性质研究则对确定矿床的成因类型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在矿区地质调查和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系统开展了东莫扎抓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发现,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仅为以液相为主的气液两相液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工作表明各期流体并非连续演化的产物,成矿前白云石化阶段、重晶石阶段流体温压条件相似,具中低温度(140~160℃)、低盐度(0.0%~2.0%NaCleqv.)特征,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流体为主要成矿流体,具低温度(120~140℃)、高盐度(26.0%~28.0%NaCleqv.)特征,成矿后方解石化阶段流体具中高温(220~240℃)、低盐度(6.0%~8.0%NaCleqv.)特征。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各期流体成分相似,气相主要为H2O、CO2、N2,并含少量CO、CH4、C2H2、C2H4、C2H6等还原性气体及少量O2,液相为Ca2+-Mg2+-Na+-Cl-SO42-F-体系。对以上数据分析发现流体主要为长距离迁移的盆地卤水来源,并有封存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的蒸发浓缩海水和大气降水的参与,流体演化过程中,矿区环境发生弱还原性-氧化性-弱还原性的变化。早期中低温低盐度流体白云石化围岩地层,使岩石致密度变小,孔隙度增大,为金属矿物的最初沉淀创造了空间;中期低温高盐度盆地卤水在盆地中经过长距离迁移,淋滤了地层中大量Ca2+、Mg2+、Pb2+、Zn2+等阳离子,成为富含金属离子的外来流体;矿区碳酸盐岩地层中封存的蒸发浓缩海水中的硫酸盐被细菌还原,在矿区圈闭构造中汇聚成富含还原硫的本地流体;二者在矿区发生混合是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35Ma年前后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形成时,玉树地区由于逆冲推覆和走滑断层活动活跃,区域地壳不稳定,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生使矿区深度发生间歇性变化,走滑断层活化早期逆冲断层,为流体从拆离滑脱带中进入矿区提供构造通道。东莫扎抓Pb-Zn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特征与世界上MVTPb-Zn矿床具很大相似性,归纳其成因类型为碰撞造山逆冲推覆带中类MVTPb-Zn矿床。这种类型的矿床在中国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造山带陆续得到发现,代表了大陆碰撞造山带中一种新的矿床类型,成为青藏高原寻找Pb-Zn矿床的一个新的找矿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805 / 181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玉树地区东莫扎抓和莫海拉亨铅锌矿床Rb-Sr和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田世洪 ;
杨竹森 ;
侯增谦 ;
刘英超 ;
高延光 ;
王召林 ;
宋玉财 ;
薛万文 ;
鲁海峰 ;
王富春 ;
苏嫒娜 ;
李真真 ;
王银喜 ;
张玉宝 ;
朱田 ;
俞长捷 ;
于玉帅 .
矿床地质, 2009, 28 (06) :747-758
[2]   青海玉树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刘英超 ;
杨竹森 ;
侯增谦 ;
田世洪 ;
王召林 ;
宋玉财 ;
薛万文 ;
鲁海峰 ;
王富春 ;
张玉宝 ;
朱田 ;
俞长捷 ;
苏嫒娜 ;
李真真 ;
于玉帅 .
矿床地质, 2009, 28 (06) :770-784
[3]   青海杂多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与两种类型矿床的关系 [J].
王召林 ;
侯增谦 ;
杨竹森 ;
田世洪 ;
刘英超 ;
杨志明 ;
宋玉财 ;
刘焰 ;
张洪瑞 ;
王猛 ;
鲁海峰 .
矿床地质, 2009, 28 (02) :157-169
[4]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Pb-Zn-Ag-Cu矿床新类型:成矿基本特征与构造控矿模型[J]. 侯增谦,宋玉财,李政,王召林,杨志明,杨竹森,刘英超,田世洪,何龙清,陈开旭,王富春,赵呈祥,薛万文,鲁海峰.矿床地质. 2008(02)
[5]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认识与进展 [J].
刘英超 ;
侯增谦 ;
杨竹森 ;
田世洪 ;
宋玉财 ;
杨志明 ;
王召林 ;
李政 .
矿床地质, 2008, (02) :253-264
[6]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岩石成因及构造控制 [J].
杨志明 ;
侯增谦 ;
杨竹森 ;
王淑贤 ;
王贵仁 ;
田世洪 ;
温德银 ;
王召林 ;
刘英超 .
岩石学报, 2008, 24 (03) :489-502
[7]   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玉龙铜矿带的北延——来自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的证据 [J].
王召林 ;
杨志明 ;
杨竹森 ;
田世洪 ;
刘英超 ;
马彦青 ;
王贵仁 ;
屈文俊 .
岩石学报, 2008, 24 (03) :503-510
[8]   利用H2O-Nacl-CaCl2体系水盐化合物和冰的融化温度计算NaCl/(Nacl+CaCl2)比值和盐度的方程 [J].
GuoXiang CHI Pei NI Department of GeologyUniversity of Regina Wascana ParkwayReginaSaskatchewanCanada SS A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Institute of Geofluid Research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China .
岩石学报, 2007, (01) :33-37
[9]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Ⅲ.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J].
侯增谦 ;
曲晓明 ;
杨竹森 ;
孟祥金 ;
李振清 ;
杨志明 ;
郑绵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郑有业 ;
聂凤军 ;
高永丰 ;
江思宏 ;
李光明 .
矿床地质, 2006, (06) :629-651
[10]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J].
陈衍景 .
中国地质, 2006, 33 (06) :118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