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规范属性及司法适用
被引:15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聂立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洋
机构
: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来源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2017年
/ 32卷
/ 01期
关键词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帮助犯量刑规则;
独立犯罪构成;
法条属性;
处罚范围;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针对刑法第287条之二第1款的解释,国内存在量刑规则说和帮助行为独立犯罪化说的对立。前者存在疑问:首先,忽视了分则之罪均为独立的犯罪构成,会导致没有构成要件的量刑规则,造成罪名虚置。其次,连锁帮助犯只能适用帮助犯的量刑规则,不适用从犯的规定,由此较之独立犯罪说处罚更重,罪刑失衡。且其构成要件和量刑规则的区分标准不明确,使同一法条兼具正犯构成要件和共犯量刑规则两种矛盾的属性,有悖于罪刑法定原则。最后,在个案处理上,量刑规则说得出的结论在行为无价值论看来不牢固。而独立犯罪化说则没有以上疑问,且更有利于规范引导和法益保护。因此,该款规定的当属独立的犯罪构成,而非帮助犯的量刑规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网络犯罪参与行为刑事责任模式的教义学塑造——共犯归责模式的回归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霖
.
政治与法律,
2016,
(09)
:30
-42
[2]
积极刑法立法观在中国的确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光权
.
法学研究,
2016,
38
(04)
:23
-40
[3]
犯罪范围的扩张与刑罚结构的调整——《刑法修正案(九)》述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6,
34
(04)
:179
-188
[4]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之批判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艳红
.
法商研究,
2016,
33
(03)
:18
-22
[5]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正当性考量——《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29条之评议[J]. 苏彩霞,侯文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 (01)
[6]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政治与法律,
2016,
(02)
:2
-16
[7]
论信息网络技术滥用行为的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宪权
.
政法论坛,
2015,
33
(06)
:96
-109
[8]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车浩
.
法学,
2015,
(10)
:3
-16
[9]
法益保护与规范效力的保障 论刑法的目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
陈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
陈璇
.
中外法学,
2015,
27
(02)
:548
-559
[10]
行为无价值论与积极一般预防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光权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1)
:38
-48
←
1
2
3
→
共 28 条
[1]
网络犯罪参与行为刑事责任模式的教义学塑造——共犯归责模式的回归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霖
.
政治与法律,
2016,
(09)
:30
-42
[2]
积极刑法立法观在中国的确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光权
.
法学研究,
2016,
38
(04)
:23
-40
[3]
犯罪范围的扩张与刑罚结构的调整——《刑法修正案(九)》述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6,
34
(04)
:179
-188
[4]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之批判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艳红
.
法商研究,
2016,
33
(03)
:18
-22
[5]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正当性考量——《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29条之评议[J]. 苏彩霞,侯文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 (01)
[6]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政治与法律,
2016,
(02)
:2
-16
[7]
论信息网络技术滥用行为的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宪权
.
政法论坛,
2015,
33
(06)
:96
-109
[8]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车浩
.
法学,
2015,
(10)
:3
-16
[9]
法益保护与规范效力的保障 论刑法的目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
陈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
陈璇
.
中外法学,
2015,
27
(02)
:548
-559
[10]
行为无价值论与积极一般预防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光权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1)
:38
-48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