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南部初夏汛期降水特征Ⅱ:雨季指数与影响雨季的大气环流关键区

被引:4
作者
苗长明 [1 ,2 ]
郭品文 [1 ]
丁一汇 [3 ]
周娟 [2 ]
毛裕定 [4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杭州市气象局
[3] 国家气候中心
[4] 浙江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江南南部; 初夏; 雨季指数; 大气环流;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3.06.008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借鉴梅雨指数的定义,选取贵溪、德兴、玉山、衢州、龙泉为5个代表站,建立了江南南部初夏雨季指数。近50 a来,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平均开始日和结束日分别是6月10日和7月1日,比江淮梅雨早约8 d左右;雨季平均长度为20.5 d,雨季内雨日数平均为15.5 d;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开始日经历了一个显著的"V型"变化过程,结束日呈"纺锤型"振荡变化;雨季的长度和雨日数没有明显的线性趋势变化,但20世纪80年代期间的雨季长度和雨日数年际变化大,旱涝频率高、强度强;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以后雨季偏弱年较多。影响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开始早晚的大气环流关键区主要在乌拉尔山附近,若乌拉尔山附近为阻高型(低槽型),则雨季开始早(晚);中高纬系统、太平洋副高和南亚高压也都有影响。影响雨季强度的大气环流关键区分别在东半球的北极区、中低纬度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附近上空。
引用
收藏
页码:717 / 7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江南南部初夏汛期降水特征Ⅰ:降水集中期及其变化 [J].
苗长明 ;
郭品文 ;
丁一汇 ;
樊高峰 ;
刘樱 .
大气科学学报, 2013, 36 (04) :399-408
[2]   江淮梅雨区域入、出梅划分及其特征分析 [J].
黄青兰 ;
王黎娟 ;
李熠 ;
何金海 .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5) :749-756
[3]   20世纪新安江水库4次泄洪极端降水与环流背景分析 [J].
刘洪韬 ;
严中伟 ;
戴新刚 ;
黄刚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2) :198-204
[4]   江淮区域梅雨的划分指标研究 [J].
梁萍 ;
丁一汇 ;
何金海 ;
陈伯民 ;
雷小途 .
大气科学 , 2010, (02) :418-428
[5]   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与江淮出梅的关系 [J].
董丽娜 ;
郭品文 ;
张福颖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1) :74-81
[6]   东北冷涡过程对江淮梅雨期降水的影响机制 [J].
王丽娟 ;
何金海 ;
司东 ;
温敏 ;
钟珊珊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1) :89-97
[7]   近50a江淮梅雨的区域特征 [J].
毛文书 ;
王谦谦 ;
李国平 ;
景艳 .
气象科学, 2008, (01) :68-73
[8]   长江中下游入梅指数及早晚梅年的海气背景特征 [J].
竺夏英 ;
何金海 ;
吴志伟 .
大气科学, 2008, (01) :113-122
[9]   江淮地区梅雨的新定义及其气候特征 [J].
胡娅敏 ;
丁一汇 ;
廖菲 .
大气科学, 2008, (01) :101-112
[10]   东亚梅雨系统的天气-气候学研究 [J].
丁一汇 ;
柳俊杰 ;
孙颖 ;
柳艳菊 ;
何金海 ;
宋亚芳 .
大气科学, 2007, (06) :108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