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之窗”的关闭与重启--基于劳教制度终结的经验研究

被引:13
作者
李燕 [1 ]
朱春奎 [2 ]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劳教制度; “任建宇案”; “唐慧案”;
D O I
10.14086/j.cnki.wujss.2017.05.012
中图分类号
D926.8 [劳动教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劳教制度废止经历了两次"政策之窗",第一次因终结阻力过大而"关闭",第二次成功突破阻力,劳教制度正式废止。两次"窗口"期间,问题源流中问题焦点由制度法理缺陷转变为权力严重滥用,政策源流中倡导联盟由分歧走向共识,政治源流中法治理念由初步确立到全面推行,公众舆论由话题讨论到高度聚焦,政策企业家群体迅速壮大、"软化"方式更加多元,"唐慧案"的触发与高层领导人换届相结合,劳教制度成功废止。议程设置的演化逻辑与多源流理论保持较高一致性,再次验证了该理论对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解释力。两次"政策窗口"之间所发生的终结推动力与终结阻力的对抗、联盟间的政策学习还展现出多源流理论、政策终结理论与倡议联盟框架等政策变迁理论之间的契合点与对话空间。议程设置过程中呈现出的"溢出效应"的功能与实现、"政策之窗"的关闭与重启、倡议联盟、政策学习与议程设置、政策企业家的类型及其影响等特征为人们理解当代中国法制变迁的政策过程带来了新的理论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3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1]   EVALUATION AND TERMINATION IN THE POLICY CYCLE [J].
DERY, D .
POLICY SCIENCES, 1984, 17 (01) :13-26
[22]   转型期中国公共意识形态政策的议程设置——以高校思政教育十六号文件为例 [J].
任锋 ;
朱旭峰 .
开放时代, 2010, (06) :68-82
[23]   政策终结:政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J].
张康之 ;
范绍庆 .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2) :5-9
[24]   公共政策终结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J].
陶学荣 ;
王锋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5, (05) :1-5
[25]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J].
范方平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 (04) :21-24
[26]   论劳动教养立法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建立我国轻罪处罚制度的理论创新 [J].
张绍彦 .
现代法学, 2003, (02) :23-30
[27]   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现状、障碍及对策选择 [J].
聂元军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2, (06) :24-27
[28]   建立中国轻罪制度的理论选择——以劳动教养为范例的分析 [J].
张绍彦 .
犯罪研究, 2002, (03) :20-28
[29]   劳动教养:根据国际人权公约之分析 [J].
陈兴良 .
法学, 2001, (10) :49-52
[30]   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与国际人权公约的冲突及其调整——对免于强迫劳动权的剖析 [J].
刘健 ;
赖建云 .
法学评论, 2001, (05)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