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炭化学开采技术

被引:54
作者
葛世荣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
关键词
化学开采技术; 煤炭无人化开采; 煤炭地下气化; 煤炭地下热解; 煤炭生物溶解;
D O I
10.13247/j.cnki.jcumt.000694
中图分类号
TD82 [煤矿开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索地下煤炭开采技术革命的新方法,提出地下煤炭化学开采的基本概念,并将其归纳为3种化学开采方法,即地下气化、地下热解和生物溶解.首次提出了煤炭化学开采技术架构、工艺系统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1)地下煤炭盾构-气化协同工艺及装备系统,合成燃气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及CO2埋藏的技术思路,地下气化污染物抑制及稳定产气控制方法;2)基于聚光太阳能供热和干热岩集热供热的地下煤炭原位干馏技术,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和微波辐射加热的地下煤炭原位热解技术;3)基于微生物溶煤的地下煤炭原位生物开采技术.国内外研究表明:与传统井工煤矿生产和发电系统相比,煤炭地下气化的投资降低60%,生产成本降低70%,煤炭资源回采率提高到95%,土地复耕成本降低80%;发电热效率提高50%,发电成本约为0.15元/(kW·h).可以预见,化学开采将成为高回收、低损害、超低排放、零死亡的煤炭开发技术革命的新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679 / 69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鄂庄烟煤地下气化反应区分布与工艺参数的关联特性 [J].
王张卿 ;
梁杰 ;
梁鲲 ;
席建奋 ;
段永亮 ;
田海洋 ;
边啸林 ;
马佳 .
煤炭学报, 2015, 40 (07) :1677-1683
[2]   煤炭地下气化“三带”痕量元素析出规律模拟试验研究 [J].
王媛媛 ;
刘洪涛 ;
李金刚 ;
潘霞 ;
姚凯 ;
赵娟 ;
张尚军 ;
靳志伟 .
煤炭学报, 2012, 37 (12) :2092-2096
[3]   煤炭地下气化矿物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的研究 [J].
张尚军 ;
张宇 ;
胡静娟 ;
潘佳 ;
张述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刘淑琴 .
煤炭转化, 2013, 36 (03) :9-13+38
[4]   国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历史与现状 [J].
朱铭 ;
徐道一 ;
孙文鹏 ;
王作棠 ;
韩孟 ;
余学东 .
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 (05) :4-9+15
[5]   新奥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试验进展及产业化规划 [J].
陈峰 ;
潘霞 ;
庞旭林 .
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 (05) :19-22
[6]   华亭煤地下导控气化现场试验的产气效果分析 [J].
王作棠 ;
王建华 ;
张朋 ;
段天宏 .
中国煤炭, 2012, 38 (11) :71-74
[7]   我国陆区干热岩资源潜力估算 [J].
蔺文静 ;
刘志明 ;
马峰 ;
刘春雷 ;
王贵玲 .
地球学报, 2012, 33 (05) :807-811
[8]   世界煤地下气化的快速发展 [J].
朱铭 ;
徐道一 ;
孙文鹏 ;
韩孟 ;
余学东 .
自然杂志, 2012, 34 (03) :161-166+180
[9]   原位溶浸采矿理论研究 [J].
梁卫国 ;
赵阳升 ;
徐素国 ;
于艳梅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2, (03) :382-387
[10]   从低碳经济看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前景 [J].
黄温钢 ;
王作棠 ;
辛林 .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2, (02) :32-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