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13
作者:
旷理雄
[1
]
郭建华
[1
]
陈运平
[1
]
朱美衡
[2
]
郑好
[1
]
蔡习尧
[3
]
机构:
[1]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3] 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储集层;
油气成藏;
石炭系碳酸盐岩;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岩芯资料,分析巴麦地区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影响因素,评价有利储集层分布;应用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分析油气藏类型与油气注入成藏史,总结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颗粒灰岩和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为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影响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构造作用;最有利的储集层分布区位于巴楚西部巴5—巴参1—麦4—曲1井区一带及周缘;油气藏类型主要为背斜油气藏,其中巴什托背斜油气藏至少发生了海西晚期与喜玛拉雅晚期2次油气注入成藏期,亚松迪Ⅰ号背斜油气藏至少发生了喜玛拉雅晚期1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储集层质量是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构造演化、断裂和圈闭是控制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288 / 2295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