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狼疮性肾炎多靶点治疗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30
作者
鲍浩 [1 ]
章海涛 [2 ]
张馨 [2 ]
胡伟新 [2 ]
谢红浪 [2 ]
陈惠萍 [2 ]
曾彩虹 [2 ]
刘志红 [2 ]
黎磊石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难治性病例; 多靶点治疗; 诱导治疗; 疗效; 安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93.24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以静脉环磷酰胺(CTX)冲击后续硫唑嘌呤(Aza)维持治疗为对照,前瞻性研究普乐可复(FK506)、霉酚酸酯(MMF)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诊断为Ⅳ、Ⅳ+Ⅴ、Ⅲ+Ⅴ型和Ⅴ型活动性LN92例,男女比例为16:76,年龄在12~60岁,随机分为多靶点治疗组(诱导期FK506剂量为3~4mg/d,MMF剂量为0.75~1.0g/d;维持期剂量FK506剂量为1.5~2.0mg/d,MMF剂量为0.5~0.75g/d)和CTX-Aza组[诱导期采用IVC治疗0.5~1.0g/m2BSA,1/月,维持期予Aza治疗1~2mg/(kg.d)]。总疗程18个月,诱导期初定6个月;若6个月内未达完全缓解(CR),诱导期延长至9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口服泼尼松[起始剂量0.6mg/(kg.d)]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诱导治疗期完全缓解率(CR,定义为尿蛋白定量<0.4g/24h,尿红细胞<10万/ml,无管型尿和白细胞尿,血白蛋白≥35g/L,SCr正常或上升不超过基础值的15%。结果:(1)多靶点治疗组Ⅳ型LN诱导治疗期CR率与CTX-Az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vs60.0%,P>0.05)。(2)多靶点治疗组Ⅳ+Ⅴ型LN诱导治疗期CR率显著高于CTX-Aza组(75.0%vs16.7%,P<0.05)。并且治疗9个月时多靶点治疗组尿蛋白正常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CTX-Aza组(72.7%vs16.7%,P<0.05)。(3)多靶点治疗组,Ⅳ型、Ⅳ+Ⅴ型LN患者诱导治疗期CR率都较高,均为75.0%,其次是Ⅲ+Ⅴ型(66.7%)。Ⅴ型LN诱导治疗期CR率最低,仅16.7%,显著低于Ⅳ型、Ⅳ+Ⅴ型LN(P<0.05)。(4)诱导治疗期由6个月延长至9个月后,多靶点治疗组Ⅳ+Ⅴ型LN、CTX-Aza组Ⅳ型和Ⅳ+Ⅴ型LN的CR率有所增加。(5)多靶点治疗组24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完成后接受重复肾活检,结果显示肾组织AI评分均值由9.0±4.0降至2.1±1.7(P<0.01),AI≥8分的患者比例也由75%降至4.2%(P<0.01)。同时肾组织CI评分均值由0.7±1.0增至2.2±1.3(P<0.01),CI≥3分的患者比例从12.5%增加至37.5%(P<0.05)。(6)多靶点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包括肝酶升高、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感染、脱发、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等,未见月经紊乱和停经报告。多靶点治疗组胃肠道症状、WBC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TX-Aza组(P<0.05);血压升高发生率则高于CTX-Aza组(17.74%vs0%,P<0.05)。结论:多靶点诱导治疗对Ⅳ型、Ⅳ+Ⅴ型和Ⅲ+Ⅴ型LN均有显著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普乐可复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比较 [J].
章海涛 ;
胡伟新 ;
谢红浪 ;
曾彩虹 ;
陈惠萍 ;
刘志红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6, (06) :501-507
[2]   前瞻性比较普乐可复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Ⅴ型伴Ⅳ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 [J].
章海涛 ;
胡伟新 ;
谢红浪 ;
曾彩虹 ;
陈惠萍 ;
刘志红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6, (06) :508-514
[3]   1352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免疫学特征 [J].
胡伟新 ;
刘春蓓 ;
孙海鸥 ;
刘正钊 ;
谢红浪 ;
章海涛 ;
陈惠萍 ;
曾彩虹 ;
刘志红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6, (05) :401-408+442
[4]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Ⅳ型伴Ⅴ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比较 [J].
刘春蓓 ;
胡伟新 ;
谢红浪 ;
章海涛 ;
陈惠萍 ;
曾彩虹 ;
刘志红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6, (01) :1-6
[5]   普乐可复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J].
陈强 ;
刘志红 ;
胡伟新 ;
姚小丹 ;
陈惠萍 ;
陈欣 ;
程震 ;
张波 ;
曾彩虹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2, (04) :301-307
[6]   霉酚酸酯与间断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疗效的比较 [J].
胡伟新 ;
陈惠萍 ;
唐政 ;
王庆文 ;
沈克勤 ;
刘志红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 (01) :3-8
[7]   霉酚酸酯治疗顽固性Ⅳ型狼疮性肾炎 [J].
胡伟新 ;
刘志红 ;
陈惠萍 ;
唐政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8, (06) :3-7+91
[8]   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感染和肾衰应用霉酚酸酯治疗 [J].
胡伟新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7, (05) :87-93+98
[9]   Effects of mycophenolic acid on endothelial cells [J].
Huang, YF ;
Liu, ZH ;
Huang, HD ;
Liu, H ;
Li, LS .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05, 5 (06) :1029-1039
[10]   The role of interleukin-10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Llorente, L ;
Richaud-Patin, Y .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2003, 20 (04) :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