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与PM2.5浓度的多尺度关联分析

被引:27
作者
欧维新 [1 ,2 ]
张振 [1 ]
陶宇 [1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2]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景观格局; PM2.5; 岭回归; 尺度效应; 长三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083306 ; 0903 ;
摘要
PM2.5引发的雾霾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已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探寻该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PM2.5的影响规律,有助于对PM2.5"源""汇"景观的空间格局进行合理配置,也可以为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和景观指数,探讨了该区域1995—2015年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并使用岭回归方法分析了建设用地、林地、耕地和水体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在行政区尺度和外接圆尺度上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1995—2015年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具有"北高南低"和"南缓北急"空间分异特征。②长三角区域内建设用地面积大幅上升,且呈聚合状发展,而林地和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并呈破碎状分布。③建设用地和林地分别是PM2.5的"源"景观与"汇"景观,耕地对PM2.5的"源""汇"作用交错,水体对PM2.5无明显的净化作用。④相较于行政区尺度,外接圆尺度下林地PLAND、ED与PM2.5浓度的负相关更为显著,可见对城市周边地区进行景观格局优化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研究表明:控制建设用地合理有序增长并采用多中心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城市主城区的环境压力;提高城市周边区域林地的比重和聚集度或加大林地与建设用地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PM2.5浓度;对耕地进行整理使其形成连片化景观,并通过科学的耕作方式减少耕地上农业生产所带来的PM2.5前体物,有助于发挥其对PM2.5的"汇"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城市化与PM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韩立建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8) :1011-1021
[2]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三角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研究 [J].
欧维新 ;
张伦嘉 ;
陶宇 ;
郭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5) :84-92
[3]   基于小波变换的北京、上海等城市PM2.5浓度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J].
王勇 ;
刘备 ;
刘严萍 .
灾害学, 2017, 32 (02) :39-42
[4]   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毛婉柳 ;
徐建华 ;
卢德彬 ;
杨东阳 ;
赵佳楠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 (02) :264-272
[5]   杭州城区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项佳娥 ;
徐丽华 ;
张方方 ;
邱布布 ;
朱弘 .
中国环境监测, 2016, 32 (06) :36-42
[6]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英文) [J].
蔺雪芹 ;
王岱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11) :1533-1549
[7]   基于地面监测数据的2013~2015年长三角地区PM2.5时空特征 [J].
戴昭鑫 ;
张云芝 ;
胡云锋 ;
董昱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 (05) :813-821
[8]   西安市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成因 [J].
李会霞 ;
史兴民 .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 (02) :266-271
[9]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PM2.5浓度相关性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J].
唐昀凯 ;
刘胜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 (09) :1458-1463
[10]  
长江三角洲PM2.5质量浓度遥感估算与时空分布特征[J]. 徐建辉,江洪.环境科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