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郁颗粒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沈晓明 [1 ]
韩宁 [2 ]
马云枝 [1 ]
贾奎 [3 ]
李冬玉 [4 ]
史继鑫 [1 ]
兰瑞 [1 ]
张可可 [1 ]
孟闯 [1 ]
任应国 [1 ]
机构
[1]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3]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4] 郑州市中医院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舒郁颗粒; 单胺类神经递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11.19.062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舒郁颗粒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模型行为学、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对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后予以行为限制的方法制备PS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氟西汀组以及舒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氟西汀溶液及舒郁颗粒高、中、低(2.4,1.2,0.6 g.kg-1)剂量ig,22 d后观察大鼠自发性行为改变、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及TNF-α,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舒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氟西汀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舒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及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与氟西汀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舒郁颗粒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的行为,提高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川芎嗪促进脑缺血耐受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J].
胡永红 ;
周爱民 ;
田野 ;
朱钰宝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 16 (08) :671-674
[2]   白芍提取物治疗抑郁症的实验研究 [J].
王景霞 ;
张建军 ;
李伟 ;
苗春平 ;
刘妍 ;
林清 ;
陈振振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 (07) :183-184
[3]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J].
杨玲俐 ;
张志珺 ;
孙鼎明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0, 23 (03) :185-187
[4]   中风后抑郁症病机钩玄 [J].
沈晓明 .
中国民间疗法, 2010, (01) :53-54
[5]   地龙对大鼠大脑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J].
肖移生 ;
侯吉华 ;
伍庆华 ;
任玉玺 ;
高书亮 ;
汪建民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9, (06) :62-64
[6]   舒郁颗粒治疗中风后抑郁症150例临床观察 [J].
马云枝 ;
沈晓明 ;
王磊 ;
王月皎 ;
菅艳萍 ;
封臻 ;
王媛 .
新中医, 2007, (10) :24-26
[7]   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J].
裘涛 ;
陈眉 ;
代建峰 ;
吴乐程 ;
张宾辉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01) :12-13
[8]   中药郁金的临床应用概况 [J].
王见宾 ;
张毅 .
江苏中医药, 2005, (06) :59-61
[9]   水蛭的药理研究进展 [J].
莫可元 ;
张桂英 ;
莫志江 .
中成药, 2003, (05) :64-66
[10]   香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J].
黄险峰 ;
彭国平 .
中药材, 2003, (01)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