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相烃源岩排烃差异性模拟研究——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为例

被引:13
作者
张守春 [1 ,2 ]
张林晔 [2 ]
查明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古近系; 烃源岩; 排烃; 差异性; 模拟实验; 东营凹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9.06.02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岩石结构和有机质特征来说,烃源岩均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以东营凹陷沙三段的块状泥岩、纹层泥岩和油页岩为例,采用烃源岩全岩(未粉碎)进行模拟实验,结合地质剖面,分析了该区烃源岩的排烃机理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生烃作用是烃源岩排烃的根本原因,早期是富集液态油的主要阶段,当液态油富集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始排烃;主要的排烃期出现在液态油生成高峰及其之后,当液态油中的总烃(尤其是轻质烃类)大量生成时,排烃效率明显增大。各种原因形成的微层理和微裂缝是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3类烃源岩的排烃效率明显不同,这与烃源岩的结构及演化阶段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5+112 +112-1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成盆成烃成藏理论思维与有限空间生烃模式 [J].
关德范 ;
徐旭辉 ;
李志明 ;
王捷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6) :709-715
[2]   压力抑制条件下生烃定量模拟实验研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J].
张守春 ;
张林晔 ;
查明 ;
包友书 ;
张蕾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5) :522-526
[3]   济阳坳陷泥岩裂缝主控因素定量分析 [J].
向立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5) :31-33+37+113
[4]   利用全岩热模拟方法研究海相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及影响因素 [J].
田静 ;
王云鹏 ;
刘德汉 ;
卢家烂 ;
李永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3) :29-31+113
[5]   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成藏动力学模式——以济阳坳陷为例 [J].
卓勤功 ;
向立宏 ;
银燕 ;
宁方兴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1) :7-10+14+103
[6]   东营凹陷岩性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 [J].
卓勤功 ;
银燕 ;
向立宏 ;
程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1) :51-54+58+108
[7]   东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烃模式研究 [J].
张守春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4) :49-51+85
[8]   异常高压、流体压裂与油气运移(下) [J].
胡济世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9, (03) :16-23
[9]   异常高压、流体压裂与油气运移(上) [J].
胡济世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9, (02) :16-23
[10]  
东营凹陷成烃与成藏关系研究.[M].张林晔;刘庆;张春荣著;.地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