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与莺琼盆地油气运聚特征的差异性

被引:13
作者
蔡周荣 [1 ,2 ]
夏斌 [1 ,2 ]
万志峰 [2 ]
刘维亮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油气运聚; 特征; 成藏规律; 珠江口盆地; 莺琼盆地; 超压环境; 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已有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东部与西部的油气运聚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总结前人对东、西部油气运聚规律的成果和认识,以东部的珠江口盆地与西部的莺—琼盆地为例,分析对比了东、西部油气运聚模式的差异性。东部表现为:油气垂向运移与侧向运移相互配合,动力为水动力及浮力,后期断层的活动性对油气运聚成藏起关键作用;西部表现为:底辟带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不整合面以及砂岩疏导层作为油气侧向运移通道,主要驱动力为高压活动流体;流体底辟和后期断层的活动性分别对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起关键作用。通过油气运聚差异性的对比分析,结合南海北部陆缘的沉积特征以及构造运动背景分析,结论认为:这种差异性实质就是运聚过程中环境的差异,即东部为常压环境,西部为超压环境,形成原因是北部陆缘东部珠江口盆地受东沙运动影响,发育的一系列张扭性NW向断裂对超压层系起卸压作用,西部受东沙运动影响弱而容易形成超压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2+134 +1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南海西部海域新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J].
谢锦龙 ;
黄冲 ;
向峰云 .
地质科学 , 2008, (01) :133-153
[2]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J].
朱伟林 ;
张功成 ;
高乐 .
石油学报, 2008, (01) :1-9
[3]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J].
蔡周荣 ;
夏斌 ;
王冉 ;
吕宝凤 .
海洋通报, 2007, (06) :48-52
[4]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层序结构、充填样式及生烃潜力 [J].
李绪宣 ;
刘宝明 ;
赵俊青 .
中国海上油气, 2007, (04) :217-223+239
[5]   珠江口盆地深水扇识别和油气成藏关键要素 [J].
王存武 ;
陈红汉 ;
陈长民 ;
庞雄 ;
施和生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3) :12-17
[6]   莺歌海盆地新构造运动与超压体系喷溢油气成藏作用 [J].
徐辉龙 ;
丘学林 ;
孙金龙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3) :93-100
[7]   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组合、运聚规律与勘探方向分析 [J].
何家雄 ;
夏斌 ;
孙东山 ;
张树林 ;
刘宝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53-58
[8]   南海北部边缘东部海域中生界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邱燕 ;
温宁 .
地质通报, 2004, (02) :142-146
[9]   琼东南盆地超压特征及超压体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J].
王敏芳 .
海洋石油, 2003, (01) :15-22
[10]   莺歌海盆地DF1-1底辟断裂系统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 [J].
殷秀兰 ;
李思田 ;
杨计海 ;
张启明 ;
童传新 .
地球科学, 2002, (04) :3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