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巴州地区一次罕见短时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8
作者:
刘国强
[1
]
佟欣怡
[2
]
杨莲梅
[3
]
周雪英
[1
]
霍达
[1
]
机构:
[1] 新疆巴州气象局
[2] 新疆气候中心
[3]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水汽输送;
动力机制;
湿位涡;
倾斜涡度;
垂直螺旋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实时探空观测资料及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23—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库尔勒地区一次罕见的短时强降水过程主要的环流系统、水汽输送、动力及湿位涡与垂直螺旋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东部型南亚高压显著增强和西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的长波槽缓慢东移的环流背景下,低层风向风速迅速辐合为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主要包括3个部分:乌拉尔山脊前偏北风引导冷空气南下与西风气流汇合于南疆西部地区的西路水汽输送、青藏高原西南侧低涡前部西南气流引导的西南路水汽输送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引导的偏南水汽输送,其中94.26%的水汽来源于偏西与偏南气流。短时强降水过程发生前期,暴雨区上空左右两侧形成的中尺度环流圈是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发生的主要动力机制;垂直螺旋度的发展演变与强降水密切联系,当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与低层正的垂直螺旋度配置耦合时,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短时强降水过程发生在θse线密集且陡立的区域内,高层高值MPV1的下传触发了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促进了强降水的产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4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