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被引:43
作者
徐蒋来 [1 ]
胡乃娟 [1 ]
张政文 [1 ]
朱利群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土壤碳库; 作物产量;
D O I
10.13758/j.cnki.tr.2016.01.011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索苏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开展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碳库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经过连续5季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量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以连续5季75%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4%、3.97%和10.28%;2连续5季75%秸秆还田量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而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则以50%和75%还田量表现出明显优势,其对土壤碳素有效率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亦是如此;3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对周年粮食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稻麦秸秆均还田>仅稻秸或麦秸还田>稻麦秸秆均不还田,且以连续5季75%还田量影响最为显著,增幅为10.01%。综合考虑,在该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以75%秸秆还田量为宜,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种植方式、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的研究.[D].徐国伟.扬州大学.2007, 01
[2]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D].孙伟红.山东农业大学.2004, 01
[3]   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 [J].
王晓波 ;
车威 ;
纪荣婷 ;
何传龙 ;
朱安宁 ;
王伏伟 ;
朱林 .
土壤, 2015, 47 (03) :483-489
[4]   长期秸秆还田对华北潮土肥力、氮库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赵士诚 ;
曹彩云 ;
李科江 ;
仇少君 ;
周卫 ;
何萍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06) :1441-1449
[5]   稻田绿肥轮作提高土壤养分增加有机碳库 [J].
兰延 ;
黄国勤 ;
杨滨娟 ;
陈洪俊 ;
王淑彬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3) :146-152
[6]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潮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路怡青 ;
朱安宁 ;
张佳宝 ;
陈效民 ;
朱强根 ;
舒馨 .
土壤, 2013, 45 (05) :894-898
[7]   秸秆促腐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J].
马超 ;
周静 ;
刘满强 ;
郑学博 ;
崔键 ;
李辉信 ;
康炳龙 .
土壤学报, 2013, 50 (05) :915-921
[8]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刘义国 ;
刘永红 ;
刘洪军 ;
商健 ;
于淙超 ;
林琪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03) :131-135
[9]  
南方地区秸秆还田对土壤综合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杨帆;董燕;徐明岗;包耀贤;.应用生态学报.2012, 11
[10]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游东海 ;
田霄鸿 ;
把余玲 ;
李锦 ;
王淑娟 ;
刘廷 ;
南雄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7) :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