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反应性气体在线观测

被引:12
作者
林伟立 [1 ]
徐晓斌 [1 ]
王力福 [2 ]
杨森 [2 ]
林永波 [2 ]
赵正波 [2 ]
李建丽 [2 ]
陈巧华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新疆阿勒泰地区气象局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
关键词
阿克达拉; 大气本底; 反应性气体; 观测系统;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0.06.001
中图分类号
P412 [探测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促进大气成分业务观测水平的提高,对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新建设的NOx、SO2、CO和O3 4种反应性气体集成观测系统的构造、功能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站址科学论证期间观测到的O3和CO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并与其他本底站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新观测系统的一些初步观测结果。结果表明,阿克达拉站观测到的O3和CO的浓度水平及其变化特征有别于中国东部几个大气本底站的观测结果,反映了该站与其他站的差异;新的观测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易于实现质量控制,其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该偏远站点观测的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661 / 6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台站反应性气体观测质量控制 [J].
林伟立 ;
徐晓斌 ;
于大江 ;
代鑫 ;
张忠华 ;
孟昭阳 ;
王瑛 .
气象, 2009, 35 (11) :93-100
[2]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 [J].
吴艳玲 ;
徐宏辉 ;
于大江 .
环境化学, 2008, (06) :847-848
[3]   临安近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分析 [J].
杨关盈 ;
樊曙先 ;
汤洁 ;
金赛花 ;
孟昭阳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3) :31-35
[4]   青海瓦里关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 [J].
金赛花 ;
樊曙先 ;
王自发 ;
乜虹 ;
杨关盈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3) :198-202
[5]   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气流轨迹模拟研究 [J].
张广兴 ;
崔彩霞 ;
赵元茂 ;
李娟 .
中国沙漠, 2008, (01) :154-160
[6]   北京上甸子本底站2003年秋冬季痕量气体浓度变化特征 [J].
孟昭阳 ;
丁国安 ;
汤洁 ;
王淑凤 .
气象科技, 2007, (04) :550-557
[7]   上甸子本底站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刘洁 ;
张小玲 ;
张晓春 ;
汤洁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4) :19-25
[8]   北京秋季城区和近郊近地层O3特征 [J].
刘玉彻 ;
丁国安 ;
颜鹏 ;
王淑凤 ;
孟昭阳 ;
徐敬 ;
于海青 .
气象科技, 2005, (06) :520-526
[9]   瓦里关山大气CO本底变化 [J].
周凌晞 ;
温玉璞 ;
李金龙 ;
张晓春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637-642
[10]   臭氧对作物影响的模型研究概述 [J].
郑昌玲 ;
王春乙 .
气象科技, 2004, (03) :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