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本科教育的若干思考:历史、属性与能力

被引:5
作者
曲涛 [1 ]
王小会 [2 ]
机构
[1] 海南大学教务处
[2] 海南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本科教育; 历史; 属性; 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我国近现代意义的本科教育形成于清末民初,是教育层次位列高职(专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可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层级特征。属性理论可以分为"单一说"与"复合说",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力培养的"动态的过程"。建立"基础类能力""拓展类能力""提升类能力""卓越类能力"等本科人才四级能力分类框架,有助于构建本科多元化能力培养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3+176 +1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社会变革模型的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 [J].
白洁 ;
李秀峰 .
领导科学, 2013, (29) :29-31
[2]   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全国705名高校学生干部的调查与分析 [J].
刁静 ;
陶思亮 ;
王群 .
思想理论教育, 2013, (01) :83-87
[3]   大学生领导力研究评述 [J].
曹科岩 ;
王磊 .
当代青年研究, 2012, (05) :53-56
[4]   论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 [J].
李硕豪 .
教育与现代化, 2010, (03) :12-16
[6]   美国本科教育“个人专业”的启示 [J].
刘小强 .
中国高教研究, 2009, (07) :38-43
[7]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及走向 [J].
史静寰 .
现代大学教育, 2008, (01) :62-68+111
[8]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 [J].
杨志坚 .
辽宁教育研究, 2004, (06) :4-17+97
[9]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下) [J].
刘敬坤 ;
徐宏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15-121+128
[10]   日本社会的结构变化与高等教育的课题 [J].
佐佐木毅 .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2, (05) :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