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北山区几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配特征

被引:25
作者
林培松 [1 ,2 ]
高全洲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嘉应学院地理系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碳密度; 碳储量; 碳分配; 粤东北山区;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5.035
中图分类号
S153.1 [土壤化学研究法];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研究了粤东北山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针叶林和桉树人工林等4种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在8.14~12.24 g/kg之间,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桉树人工林最小。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但植被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其中阔叶林变化幅度最大达72.04%。土壤有机碳表聚性明显。(2)4种林分土壤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各土层变化范围为1.57~5.18 kg/m2。土壤碳密度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自然地带性植被类型各个土层土壤碳密度均高于次生植被类型对应的碳密度。对于整个土层而言,各林分土壤碳密度在12.28~15.90 kg/m2之间,总平均值为14.14 kg/m2。(3)4种林分土壤碳储量整体较低,平均值为141.43 t/hm2,表层土壤碳储量贡献不大。人为干扰活动对研究区森林土壤碳储量影响明显,是制约土壤碳储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几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研究 [J].
李强 ;
马明东 ;
刘跃建 ;
刘闯 ;
陈暮初 .
土壤通报, 2008, (05) :1034-1037
[2]   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J].
陶贞 ;
沈承德 ;
高全洲 ;
孙彦敏 ;
易惟熙 ;
李英年 .
地理学报, 2006, (07) :720-728
[3]   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林土壤碳循环研究 [J].
康博文 ;
刘建军 ;
党坤良 ;
陈海滨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5) :759-764
[4]   中国东部地区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 [J].
张城 ;
王绍强 ;
于贵瑞 ;
何洪林 ;
张文娟 ;
王伯伦 ;
陈庆美 ;
吴志峰 .
资源科学, 2006, (02) :97-103
[5]   几种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J].
李跃林 ;
胡成志 ;
张云 ;
文锦柱 .
福建林业科技, 2004, (04) :4-7
[6]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 [J].
田大伦 ;
方晰 ;
项文化 .
生态学报, 2004, (11) :2382-2386
[7]   广东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J].
甘海华 ;
吴顺辉 ;
范秀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9) :1499-1502
[8]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9]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 [J].
王绍强 ;
周成虎 .
地理研究, 1999, (04) :349-356
[10]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的凋落物及其氮素动态 [J].
蚁伟民,丁明懋,张祝平,廖兰玉,黄忠良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4, (03) :22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