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夏季强天气过程中对流云合并现象的卫星观测

被引:7
作者
黄勇 [1 ,2 ,3 ]
王雪芹 [1 ]
苏爱芳 [1 ]
冯妍 [2 ,3 ]
翟菁 [2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2]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3]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江淮夏季强天气; 对流云合并; 卫星观测; 暴雨; 冰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7 [卫星探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GMS-5、FY-2B和FY-2C等3颗静止气象卫星的资料,对2001年—2009年夏季发生在江淮区域内的35次暴雨过程和43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暴雨、冰雹这两种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对流云合并现象的特征。统计结果显示,只有65%冰雹过程中出现对流云合并,平均每个过程出现1.9次合并;而暴雨过程中,不仅有94%出现了合并,而且平均每个过程发生合并的频次也高达11.6次。从对流云之间的距离Dis、面积比Ar、云顶亮温最低值Tmin、最低亮温差异dTmin以及最低亮温变化幅度ΔTmin这5个量的统计与对比发现,两种强天气中的合并现象既有相同规律,也有不同的特征。通过进一步分析数值差异,得到不同云顶亮温最低值Tmin和最低亮温差异dTmin组合下,两强天气过程中不同面积比合并过程发生的可能性。结合距离Dis、面积比Ar得到了区分对流云合并后是产生冰雹还是引起暴雨的线索。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60+350 +350-35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暴雨过程中对流云合并现象的观测与分析 [J].
黄勇 ;
覃丹宇 ;
邱学兴 .
大气科学, 2012, 36 (06) :1135-1149
[2]   不同发展阶段对流云合并过程的数值模拟 [J].
翟菁 ;
胡雯 ;
冯妍 ;
黄勇 .
大气科学 , 2012, (04) :697-712
[3]   夏季江淮区域对流云合并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J].
胡雯 ;
黄勇 ;
汪腊宝 .
高原气象 , 2010, (01) :206-213
[4]   云并合的初始位置探讨 [J].
李艳伟 ;
牛生杰 ;
姚展予 ;
罗宁 ;
文继芬 ;
黄浩隽 .
大气科学 , 2009, (05) :1015-1026
[5]   积云并合在强对流系统形成中的作用 [J].
付丹红 ;
郭学良 .
大气科学, 2007, (04) :635-644
[6]   梅雨期暴雨个例模拟及其中小尺度结构特征分析研究 [J].
孙晶 ;
楼小凤 ;
胡志晋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7, (01) :1-18
[7]   1989年7月川东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J].
项续康 .
气象, 1995, (03) :30-34
[8]   积云并合及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黄美元 ;
徐华英 ;
吉武胜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02) :214-224
[9]   78810冰雹过程的分析 [J].
甄长忠 .
大气科学 , 1981, (04) :456-460
[10]   昔阳地区冰雹云形成过程的一些特征 [J].
王昂生 ;
赵小宁 ;
康玉霞 ;
洪延超 ;
徐乃璋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0, (02) :18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