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不同库容配置比例淤地坝的减沙效应
被引:13
作者:
冉大川
[1
]
姚文艺
[1
]
李占斌
[2
]
罗全华
[3
]
机构:
[1]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2]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3]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来源:
关键词:
降雨;
沙;
坝;
配置比例;
大理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3 [农田改良土地措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调查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以黄河中游大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基于不同配置比例的淤地坝减沙效应分析和影响因子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大、中、小型淤地坝的坝地保存面积依时序增长的趋势比较显著,但近期明显变缓。1960-2002年流域淤地坝年均减少洪水1840万m3,年均减沙1290万t;流域大、中、小型淤地坝减沙量占总减沙量的比例分别为80.1%、14.6%和5.3%;90年代以来淤地坝的减沙效益最大,达到30.2%,对应的淤地坝的配置比例为1.84:2.37:5.79;大型淤地坝(含骨干坝)减沙量是中型淤地坝的5.5倍,是小型淤地坝的15倍;未来流域实现持续减沙作用的淤地坝优化配置比例可按1:3.0:7.0选取。流域不同类型淤地坝的减沙量与汛期降雨和最大1日降雨密切相关,在淤地坝减沙能力范围内,汛期降雨量和最大1日降雨量越大,其减沙量越大,具有"多来多拦"的显著特点。不同年代淤地坝减沙量与洪水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20世纪70、80年代单位立方米洪水对应的淤地坝减沙量约为0.19t/m3,90年代以后约为0.23t/m3。淤地坝减沙模数随着3个主要影响因子的增大而增大。各影响因子对流域淤地坝减沙模数变化的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为:洪水量>汛期降雨量>最大1日降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