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横沙东滩围垦潮滩内外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被引:10
作者
吕巍巍 [1 ]
马长安 [1 ]
余骥 [1 ]
田伟 [1 ]
袁晓 [2 ]
赵云龙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围垦; 横沙东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横沙东滩的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进行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进行功能群划分及数量特征分析。在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19种和22种。依据食性将其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植食者、肉食者、杂食者和碎屑食者5种功能群,围垦潮滩各功能群物种数分别为4,5,4,3,3;自然潮滩分别为6,3,5,6,2。围垦潮滩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植食者>浮游生物食者>肉食者>杂食者>碎屑食者;自然潮滩为浮游生物食者>杂食者>肉食者>碎屑食者>植食者。围垦潮滩季节间仅有浮游生物食者和植食者的物种数存在显著性差异,潮位间仅有植食者的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自然潮滩季节间仅有浮游生物食者的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潮位间仅有植食者的物种数和丰度无显著性差异。围垦潮滩主导功能群在各潮位均为浮游生物食者和植食者;自然潮滩主导功能群由高潮带到低潮带变化为浮游生物食者→浮游生物食者和杂食者→杂食者。围垦潮滩浮游生物食者和植食者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而杂食者相对较低;自然潮滩杂食者和肉食者的3种多样性指数较高,而植食者相对较低。以上结果表明: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底栖动物功能群的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各潮位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的不同与生境密切相关;围垦导致底栖动物群落以及功能群发生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825 / 68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塘沽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营养结构的初步分析 [J].
张青田 ;
胡桂坤 ;
倪蕊 ;
胡洋 ;
郭宠 .
海洋湖沼通报, 2005, (03) :73-78
[22]   围垦滩涂不同生境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J].
葛宝明 ;
鲍毅新 ;
郑祥 .
动物学研究, 2005, (01) :47-54
[23]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功能群 [J].
朱晓君 ;
陆健健 .
动物学研究, 2003, (05) :355-361
[24]   长江河口横沙东滩自然演变及工程影响 [J].
桑永尧 ;
虞志英 ;
金寥 .
东海海洋, 2003, (03) :14-23
[25]   长江口底栖动物功能群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刘红 .
生态学报, 2002, (12) :2054-2062
[26]   长江口盐沼海三棱藨草在高程梯度上的生物量分配(英文) [J].
孙书存 ;
蔡永立 ;
刘红 .
植物学报, 2001, (02) :178-185
[27]   长江口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研究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1) :37-41
[28]   围滩造田与淤泥质潮滩的发育 [J].
陈才俊 .
海洋通报, 1990, (03) :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