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油凹陷不同洼陷烃源岩的热演化及生烃特征差异性

被引:19
作者
蒋有录 [1 ]
卓勤功 [2 ,3 ]
谈玉明 [4 ]
鲁雪松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热演化; 生烃史; 烃源岩; 生油洼陷;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通常发育多个生烃洼陷,每个洼陷往往为相对独立的生烃中心;由于沉积埋藏史的差异,不同洼陷及其不同构造部位烃源岩的热演化和生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和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烃源岩系为例,对比分析了两凹陷中主要生烃洼陷烃源岩的热演化及生烃史特征,并探讨了其对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在发育多个生烃洼陷的富油凹陷,以毗邻陡坡带大断裂的洼陷埋藏最深,烃源岩最发育、热演化程度最高、生烃能力最强、资源量最丰富;由于母质条件和埋藏热史的差异,同一层系不同亚段烃源岩、同一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不同富油凹陷烃源岩埋藏演化生烃也存在明显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00 / 5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第三纪同沉积构造控砂控油作用 [J].
朱桂林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6) :545-548+553
[2]   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J].
蒋有录 ;
常振恒 ;
鲁雪松 ;
武晓玲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28-34
[3]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有效输导体系识别——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为例 [J].
刘华 ;
蒋有录 ;
陈涛 ;
龚永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3) :232-235+241
[4]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见义等著, 1991
[5]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油气藏地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涛等著, 1997
[6]   东濮凹陷断裂系统构造格局与油气聚集 [J].
樊生利 ;
王秀林 ;
苏玉山 .
断块油气田, 1995, (03) :16-23+33
[7]   论富油洼陷及其意义 [J].
陈云林 .
勘探家, 1999, (02) :8-11+5
[8]   断陷盆地中含油气系统的特征 [J].
陈建渝 ;
熊书权 ;
毕研鹏 ;
田波 .
石油学报, 2000, (02) :36-41+3
[9]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意义 [J].
张林晔 ;
孔祥星 ;
张春荣 ;
周文 ;
徐兴友 ;
李政 .
地球化学, 2003, (01) :35-42
[10]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J].
蒋有录 ;
刘华 ;
张乐 ;
谭丽娟 ;
王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3) :215-21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