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高温裂解生气潜力与气体特征

被引:21
作者
田辉 [1 ]
肖贤明 [1 ]
杨立国 [1 ,2 ]
肖中尧 [3 ]
郭利果 [1 ,2 ]
申家贵 [1 ]
卢玉红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天然气; 分步半开放热模拟实验; 原油裂解气; 碳同位素; 晚期生气; 动力学模拟; 海相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原油裂解气是高过成熟海相盆地的重要气源之一,但对其生气潜力的评价及气体特征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62井志留系原油的连续热解与分步热解实验,发现在C1-5总气质量产率达到最大后(EasyRo=2.3%),原油残余物的最大生气潜力为43.4mL/g原油,仅为初始原油产气率的12%.结合动力学模拟结果,认为该原油样品裂解的主生气期对应的EasyRo值介于1.6%2.3%之间.在封闭系统中,EasyRo>2.3%之后原油裂解气体积的增加主要与重烃气体的二次裂解有关,并不是原油进一步直接裂解的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原油残余物裂解气具有干燥系数大(>92%)、甲烷碳同位素重的特征(介于28.7‰26.7‰),与封闭体系中连续热解气存在明显的区别.甲烷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在一般地质条件下(2℃/Ma),主生气期内(EasyRo<2.3%)的原油裂解气甲烷碳同位素远低于原油的初始碳同位素值.本研究结果为高-过成熟盆地原油裂解气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781 / 7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Chemical and carbon isotopic fractionations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during abiogenic oxidation[J] . Changchun Pan,Linping Yu,Jinzhong Liu,Jiamo Fu.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6 (1)
[12]   Insights into oil cracking based o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J].
Hill, RJ ;
Tang, YC ;
Kaplan, IR .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3, 34 (12) :1651-1672
[13]  
The kinetics of in-reservoir oil destruction and gas formation: constraints from experimental and empirical data, and from thermodynamics[J] . Douglas W Waples.Organic Geochemistry . 2000 (6)
[14]  
The conversion of oil into gas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Part 1: Comparative kinetic investigation of gas generation from crude oils of lacustrine, marine and fluviodeltaic origin by programmed-temperature closed-system pyrolysis[J] . H.J. Schenk,R. Di Primio,B. Horsfield.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7 (7)
[15]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张水昌 ;
王红军 ;
赵长毅 ;
胡国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1-7
[16]   一个典型的寒武系油藏:塔里木盆地塔中62井油藏成因分析 [J].
肖中尧 ;
卢玉红 ;
桑红 ;
潘振中 ;
李毓丰 .
地球化学, 2005, (02) :155-160
[17]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古生界原油裂解气成藏历史分析——以英南2气藏为例 [J].
张水昌 ;
赵文智 ;
王飞宇 ;
陈建平 ;
肖中尧 ;
钟宁宁 ;
宋孚庆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5) :441-451
[18]   石油保存下限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J].
卢双舫 ;
薛海涛 ;
钟宁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6) :1-3
[19]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H2S成因研究 [J].
王一刚 ;
窦立荣 ;
文应初 ;
张静 ;
刘划一 .
地球化学, 2002, (06) :517-524
[20]   原油二次裂解气——天然气重要的生成途径 [J].
赵孟军 ;
卢双舫 .
地质论评, 2000, (06) :64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