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部热水沉积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24
作者
何俊国 [1 ]
周永章 [1 ]
聂凤军 [2 ]
杨志军 [1 ]
张澄博 [1 ]
付伟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硅质岩; 沉积构造; 多金属矿化; 热水成因; 西藏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西藏南部广泛分布大规模中、新生代蛇绿岩套硅质岩、非蛇绿岩套硅质岩和硅质泉华体,本文通过对藏南日喀则、泽当等地区硅质岩的野外岩石学特征、镜下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研究其地质意义。藏南硅质岩普遍发育层状、纹理状、块状和角砾状构造,化学成分与广西丹池盆地等典型热水沉积硅质岩相似,Fe/Ti值为12.88~30.60,(Fe+Mn)/Ti为13.25~33,Co/Ni小于1,REE总量低,δCe呈负异常,重稀土相对轻稀土元素富集,Eu呈正异常,反映为热水成因,个别样品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形成与藏南拆离系和伸展构造碰撞造山带所造成的构造热事件有关,Au、Sb、Cs等多金属矿化与硅质岩密切相关,赋矿岩石石英硅同位素与马里亚纳海槽现代海底黑烟囱热水沉积物相似,为热水喷流沉积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J].
赵元艺 ;
聂凤军 ;
侯增谦 ;
李振清 ;
赵希涛 ;
马志邦 .
矿床地质, 2006, (03) :281-291
[2]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中生代放射虫硅质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朱杰 ;
杜远生 ;
刘早学 ;
冯庆来 ;
田望学 ;
李金平 ;
王昌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2) :1131-1139
[3]   华南热水沉积硅质岩建造及其成矿效应 [J].
周永章 ;
何俊国 ;
杨志军 ;
付伟 ;
杨小强 ;
张澄博 ;
杨海生 .
地学前缘, 2004, (02) :373-377
[4]   初论陆-陆碰撞与成矿作用——以青藏高原造山带为例 [J].
侯增谦 ;
吕庆田 ;
王安建 ;
李晓波 ;
王宗起 ;
王二七 .
矿床地质, 2003, (04) :319-333
[5]   西藏江孜县沙拉岗锑矿床成矿与找矿模式的初步研究 [J].
李金高 ;
王全海 ;
陈健坤 ;
姚鹏 ;
彭勇民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5) :533-538
[6]   西藏sedex型矿床赋矿盆地性质对成矿元素的制约作用 [J].
李金高 ;
王全海 ;
郑明华 ;
周祖翼 ;
胡晓强 ;
姚鹏 ;
刘鸿飞 ;
杨成玉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1, (04) :11-20
[7]   藏南海西期以来伸展运动及伸展作用 [J].
王根厚 ;
梁定益 ;
刘文灿 ;
董文彤 ;
王世洪 .
现代地质, 2000, (02) :133-139
[8]   藏南珠峰地区下白垩统发现海底扇沉积 [J].
史晓颖 .
现代地质, 2000, (02) :140-140
[9]   太阳顶群热水成因的硅质岩作为拉尔玛金矿矿源层的研究 [J].
林丽,殷鸿福,张本仁,朱利东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 (02) :1-6
[10]   雅鲁藏布缝合带硅岩的地球化学成因标志及其地质意义 [J].
王东安,陈瑞君 .
沉积学报, 1995, (01)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