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地区页岩储层吸附特征及吸附势理论应用

被引:7
作者
岳长涛
李术元
李林玥
温海龙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页岩气; 等温吸附; 储层特征; 吸附势; 荆门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有机碳含量测试、干酪根同位素测定、镜质体反射率测定、X射线衍射和低温CO2+N2吸附等手段,对荆门地区页岩样品常规地化性质和孔隙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取页岩样品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均较高,孔隙结构发育完善。采用重量法对页岩样品进行了等温吸附实验,建立了等温吸附模型并考察了水分和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样品吸附性能较好,平均吸附量为2.52 mL/g。Langmuir方程可对吸附过程进行较好拟合计算,水分含量越高,温度越高,越不利于吸附行为的发生。采用吸附势理论解释影响页岩吸附性能因子的作用,结果表明吸附势越大越有利于吸附行为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1]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J].
聂海宽 ;
唐玄 ;
边瑞康 .
石油学报, 2009, 30 (04) :484-491
[22]   中国南方海相生烃成藏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二) 南方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梁狄刚 ;
郭彤楼 ;
陈建平 ;
边立曾 ;
赵喆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 (01) :1-15
[23]   吸附势理论在煤层气吸附/解吸中的应用 [J].
苏现波 ;
陈润 ;
林晓英 ;
宋岩 .
地质学报, 2008, (10) :1382-1389
[24]   世界页岩气发展现状及我国勘探前景 [J].
赵群 ;
王红岩 ;
刘人和 ;
拜文华 ;
张晓伟 .
天然气技术, 2008, (03) :11-14+57+78
[25]   北美裂缝性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启示 [J].
李新景 ;
胡素云 ;
程克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4) :392-400
[26]   Polanyi吸附势理论的热力学推导 [J].
刘保安 ;
董云会 ;
刘晓芳 .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 :105-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