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植被恢复对次降雨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分析

被引:8
作者
张扬 [1 ,2 ]
赵世伟 [1 ]
侯庆春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次降雨; 植被恢复; 入渗; 土壤水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通过对宁南典型草原植被恢复过程次降雨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阐明植被恢复对次降雨后土壤水分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次降雨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和贮水量,均表现出1 d>3 d>7 d。草地封育能够提高次降雨资源化效率,随封育时间延长,次降雨后0-60 cm土壤含水率和0-100 cm土壤贮水量不断提高。降雨对封育草地土壤水分的影响范围在100 cm土层内,100 cm以下不能得到降雨的补充。封育时间延长土壤水分活跃层加深,坡耕地仅为40 cm,封育17 a后达到60 cm。土壤持水能力越强,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越大,雨后1 d在0-100 cm土壤贮水量越大。地上生物量愈大,雨后1~7 d在0-200 cm土壤耗水量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黄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下的降雨入渗模拟与数值计算 [J].
李斌兵 ;
郑粉莉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5) :118-123
[2]   间歇降雨和多场次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J].
李毅 ;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7) :1511-1516
[3]   高寒草甸典型小流域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J].
张春敏 ;
王根绪 ;
王军德 ;
龙训建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6) :10-13+50
[4]   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 [J].
漆良华 ;
张旭东 ;
周金星 ;
周小玲 ;
田育新 ;
魏远 ;
吴建平 ;
柯裕洲 .
林业科学, 2007, (04) :1-8
[5]   人工草地覆盖条件下降雨入渗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J].
李毅 ;
邵明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3) :18-23
[6]   流动沙丘降雨入渗和再分配过程 [J].
刘新平 ;
张铜会 ;
赵哈林 ;
岳广阳 .
水利学报, 2006, (02) :166-171
[7]   黄土坡耕地弃耕后土壤入渗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J].
陈瑶 ;
张科利 ;
罗利芳 ;
彭文英 .
泥沙研究, 2005, (05) :45-50
[8]   黄土高原退耕草地植被根系动态分布特征 [J].
李鹏 ;
李占斌 ;
澹台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5) :849-853
[9]   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J].
董三孝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4) :1-5
[10]   科尔沁沙地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水分入渗动态研究 [J].
阿拉木萨 ;
蒋德明 ;
裴铁璠 .
生态学杂志, 2004, (01)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