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褐飞虱发生特点及其迁飞路径分析

被引:10
作者
唐广田 [1 ,2 ]
包云轩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2] 桂林市气象局
关键词
褐飞虱; 始见期; 高峰期; 终见期; 迁入路径; 后向轨迹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利用1991-2012年广西龙州、玉林、来宾、永福、兴安植保站褐飞虱灯诱虫情资料,对近22a广西褐飞虱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平台模拟褐飞虱迁入高峰日后向轨迹,研究广西褐飞虱的主要迁入路径。结果表明:(1)近22a来,广西5个代表站褐飞虱的迁入始见期、首次迁入高峰期均呈偏早趋势,提前率分别为1.1d·10a-1和1.8d·10a-1;而迁入终见期呈推迟趋势,5站平均推迟率为2.6d·10a-1。(2)偏南路径(包括西南、正南、东南)是广西各稻区褐飞虱春、夏季迁入的主要路径,占春夏季总迁入过程数的94%以上;偏北路径只发生在桂北地区,不到总数的6%;中南半岛、海南岛和广东省是广西褐飞虱春、夏季迁入的主要虫源地。(3)秋季褐飞虱回迁以东北路径为主,兴安站褐飞虱回迁路径中,东北路径占89%,从广东迁入的路径占11%;而龙州站东北和偏东路径共占83%,偏南路径占17%;玉林、来宾、永福3站秋季迁入峰期不明显;江西、湖南、广东等地的稻区是广西褐飞虱秋季迁入的主要虫源地。(4)当7月850h Pa高空以偏南气流为主时,会引发广西褐飞虱的灾变性迁入;当7月850h Pa高空以偏北气流为主时,褐飞虱发生偏轻。当9月925h Pa高空以偏北气流为主时,利于褐飞虱从湖南、江西等地南迁至广西,广西褐飞虱发生偏重,而以偏南气流为主时,发生则偏轻。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近30年气候异常对江苏省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 [J].
包云轩 ;
蒋蓉 ;
谢晓金 ;
朱叶芹 ;
杨荣明 ;
朱凤 .
生态学报, 2014, 34 (23) :7078-7092
[2]   桂东北稻区第七代褐飞虱迁飞规律及虫源分析 [J].
齐会会 ;
张云慧 ;
蒋春先 ;
武俊杰 ;
孙明阳 ;
杨秀丽 ;
程登发 .
生态学报, 2014, 34 (08) :2039-2049
[3]   季风进退和转换对中国褐飞虱迁飞的影响 [J].
包云轩 ;
黄金颖 ;
谢晓金 ;
陆明红 .
生态学报, 2013, 33 (16) :4864-4877
[4]   气候变暖对中国褐飞虱越冬北界的影响 [J].
卢小凤 ;
霍治国 ;
申双和 ;
黄大鹏 ;
王丽 ;
肖晶晶 ;
于彩霞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8) :1977-1983
[5]   2008年桂北地区稻飞虱特大迁入事件分析 [J].
齐国君 ;
谢茂昌 ;
梁载林 ;
张孝羲 ;
程遐年 ;
翟保平 .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48 (05) :1260-1267
[6]   2008年广西北部湾稻区稻飞虱初迁入过程分析 [J].
沈慧梅 ;
陈晓 ;
胡高 ;
程遐年 ;
张孝羲 ;
翟保平 .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48 (05) :1268-1277
[7]   稻飞虱: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问题 [J].
翟保平 .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48 (05) :1184-1193
[8]   2007年广西早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虫源分析 [J].
齐国君 ;
芦芳 ;
胡高 ;
王凤英 ;
程遐年 ;
沈慧梅 ;
黄所生 ;
张孝羲 ;
翟保平 .
生态学报, 2010, 30 (02) :462-472
[9]   2006年褐飞虱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背景模拟——个例研究 [J].
包云轩 ;
李金建 ;
缪启龙 ;
申双和 ;
王建强 .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03) :347-352
[10]   气温对福清地区晚稻褐飞虱种群消长的影响效应 [J].
侯婷婷 ;
霍治国 ;
吴瑞芬 ;
叶彩玲 ;
王素艳 ;
薛昌颖 ;
卢志光 .
中国农业气象, 2004, (03)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