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应用ISSR标记鉴定斑茅BC杂种真实性
被引:4
作者:

陈健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Phillip AJackso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劳方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刘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陈勇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邓海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2]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来源: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斑茅;
BC2;
ISSR;
真杂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6.1 [甘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Retz.) Jeswiet]具有抗病虫、抗旱、抗寒、宿根性强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种质资源。广大的甘蔗育种者做了大量的尝试,希望能把这些优良性状导入到现代甘蔗品种中,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得了一批F1和BC1后代。随后,又获得了一批BC2无性系。我们使用30个ISSR标记,对来自10个杂交组合的164个BC2无性系的杂种真实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160个是真正的杂种,其中的138个同时具有父母本的特征带,另外22个仅具有父本的特征带,余下的4个无性系在本研究中还不能确定其杂种的真实性。总体来看,大部分组合仅用2个ISSR标记即可鉴定杂种的真实性,少数组合甚至仅用1个标记。这说明利用ISSR标记进行甘蔗杂种真实性的鉴定是可行且相当有效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甘蔗杂种真实性鉴定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6) : 390 - 394钟淮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所李富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所杨清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所
- [2] 甘蔗杂种的染色体和RAPD鉴定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 (01) : 48 - 52李富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栽培研究所林位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栽培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甘蔗和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四)甘蔗与斑茅抗旱生理生化差异性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02) : 50 - 54张木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潘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翁笑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陈如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 [4] 斑茅杂种后代分子检测[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4, (01) : 57 - 62杨荣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谭裕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黎焕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何为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李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谭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陈廷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李杨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5] 甘蔗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二):甘蔗斑茅远缘真实杂种的分子鉴定[J]. 分子植物育种, 2004, (01) : 34 - 41郑雪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张木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李奇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劳方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如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杨业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 [6] RAPD在鉴定斑茅杂种后代中的应用[J]. 广西蔗糖, 2003, (02) : 8 - 10+19杨荣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甘蔗研究所谭裕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甘蔗研究所何为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甘蔗研究所李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甘蔗研究所黎焕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甘蔗研究所
- [7] RAPD分子标记在甘蔗杂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 207 - 209肖关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李富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杨清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杨生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8]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 遗传, 2002, (05) : 613 - 616王建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 [9] 斑茅F1品系崖城96-66与CP84-1198杂交后代的鉴别[J]. 甘蔗糖业, 2002, (04) : 11 - 14杨业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符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张垂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邓海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廖兆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 [10] 甘蔗×斑茅杂种及其双亲的农艺、工艺、植物学性状和染色体观察[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1) : 29 - 34萧凤,李奇伟,戴耀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技术学院,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研究所,美国农业部甘蔗试验站,佛州运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