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上新统植物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 Merr.表皮微细构造研究

被引:9
作者
韦利杰
孙柏年
解三平
闫德飞
肖良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化石油丹; 表皮构造; 上新世; 云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3 [古植物形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研究的樟科植物化石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 Merr.)采于云南腾冲上新统芒棒组,它在滇西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分析,揭示了其表皮微细构造特征。通过与现生油丹表皮构造和叶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证实了该化石归属的正确性。现生Alseodaphne hainanensis Merr.分布范围的缩小显示滇西从上新世—现代气候逐渐变冷,上新世的气候比现在温暖。化石Alseodaphne hainanensis Merr.地理分布区的扩大和地质时代的延伸,为植物的发展演化和推论古气候提供了宝贵材料。
引用
收藏
页码:392 / 3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兰州盆地古近系杨属叶化石及古气候指示意义 [J].
孙柏年 ;
阎德飞 ;
解三平 ;
丛培允 ;
辛存林 ;
云飞 .
科学通报, 2004, (13) :1283-1289
[2]   云南腾冲新近纪两种被子植物化石的角质层构造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孙柏年 ;
丛培允 ;
阎德飞 ;
解三平 .
古生物学报, 2003, (02) :216-222
[3]   安徽五河下白垩统被子植物叶化石 [J].
李浩敏 .
科学通报 , 2003, (04) :375-378
[4]   Ulmus harutoriensis Oishiet Huzioka角质层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J].
孙柏年 ;
解三平 ;
阎德飞 ;
丛培允 .
兰州大学学报, 2003, (01) :80-85
[5]   被子植物果实和种子化石的获取和研究——介绍B.H.Tiffney的原理和方法 [J].
冷琴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9, (02) :99-105
[6]   气孔密度与近一个世纪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J].
贺新强 ;
林月惠 ;
林金星 ;
胡玉熹 .
科学通报, 1998, (08) :860-862
[7]   广西百色盆地更新世樟科两种植物角质层研究 [J].
刘裕生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90, (10) :805-808+829
[8]  
云南西部新生代含煤盆地及聚煤规律[M]. 云南科技出版社 , 戈宏儒,李代芸著, 1999
[9]  
中国地质时期植物群[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李星学主编, 1995
[10]  
Approach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giosperm leaf remains[J] . David L. Dilcher.The Botanical Review . 197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