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盆地古近系杨属叶化石及古气候指示意义

被引:21
作者
孙柏年
阎德飞
解三平
丛培允
辛存林
云飞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南京
[4] 兰州
关键词
古近系; 山杨; 化石角质层; 古气候; 兰州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兰州盆地古近系发现一被子植物压型化石群,对其中的山杨(PopulusdavidianaDode)做了细致的角质层分析.同时,比较了不同生境下(湿润、半湿润、半干旱至干旱气候区)现生山杨的表皮构造.实验表明,随着植物分布区纬度逐渐增高,气候从湿润到干旱、年降水量从大到小,年均温度从高到低的变化,成熟的山杨叶片明显表现出外形由大到小逐渐减缩、角质层由很薄到较厚、表皮细胞垂周壁从模糊到清晰的特点.化石山杨与处于温带半干旱-干旱气候区的山丹标本相差较远,而与温带半湿润区的武山标本最接近.新的研究反映当时植物可能生长于半湿润的气候环境.当前古近系杨属叶化石角质层的分析,对了解青藏高原隆升初期对周缘植被类型和古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83 / 12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甘肃兰州盆地的第三纪地层及哺乳动物群 [J].
颉光普 .
地层学杂志, 2004, (01) :67-80
[2]   云南腾冲新近纪两种被子植物化石的角质层构造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孙柏年 ;
丛培允 ;
阎德飞 ;
解三平 .
古生物学报, 2003, (02) :216-222
[3]   Ulmus harutoriensis Oishiet Huzioka角质层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J].
孙柏年 ;
解三平 ;
阎德飞 ;
丛培允 .
兰州大学学报, 2003, (01) :80-85
[4]   兰州盆地早第三纪植物及古气候意义 [J].
耿宝印 ;
陶君容 ;
颉光普 .
植物分类学报, 2001, (02) :105-115+194
[5]   兰州盆地第三系磁性地层年代与古环境记录 [J].
岳乐平 ;
F. Heller ;
邱占祥 ;
张莉 ;
颉光普 ;
邱铸鼎 ;
张云翔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8) :1998-2003
[6]   甘肃兰州盆地第三系咸水河组的双壳类 [J].
颉光普 .
古生物学报, 1999, (01) :96-103
[7]   黑龙江依兰始新世植物群的研究 [J].
贺超兴 ;
陶君容 .
植物分类学报, 1997, (03) :249-256+301
[8]   陆相渐新统划分中的问题及新进展 [J].
王伴月 .
地层学杂志, 1997, (02) :3-12
[9]   广西百色盆地早更新世长蛇岭组植物群的古气候分析 [J].
刘裕生 .
古生物学报, 1993, (02) :151-165+167
[10]   中昆仑山晚新生代植物化石的发现 [J].
张青松 ;
陶君容 ;
黄赐璇 ;
顾澄皋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0, (01) :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