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被引:99
作者
张惠良 [1 ,2 ]
张荣虎 [1 ]
杨海军 [3 ]
寿建峰 [1 ,2 ]
王俊鹏 [1 ]
刘春 [1 ]
陈戈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巴什基奇克组; 超深层; 裂缝; 溶蚀孔隙; 原生孔隙; 储集层表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为例,研究成岩压实和构造挤压双重作用下裂缝-孔隙型(裂缝-原生孔隙型和裂缝-溶蚀孔隙型两类)超深层储集层的表征和评价方法。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埋深超过6 000 m,属超深层储集层,针对性构建了集宏观微相-岩相识别、厘米—微米级裂缝描述、微米级孔隙刻画、纳米级喉道表征为一体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技术。研究认为有效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由构造裂缝及微米级孔隙、纳米级孔喉组成,基质孔隙半径主要为2~100μm,基质喉道半径主要为10~500 nm,裂缝开启度主值区为100~300μm;有效储集层发育主要受控于微相-岩相、构造挤压和溶蚀作用。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由裂缝、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组成,发育于弱构造挤压带与水下分流河道叠合区。7 000 m以深有利储集层可成带连片分布,8 000 m以深仍发育有效储集层。图13参28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砂岩动力成岩作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寿建峰等著, 2005
[12]   超深油气藏储层岩石孔隙度垂向变化研究 [J].
李武广 ;
杨胜来 ;
孙晓旭 ;
隗雨薇 .
特种油气藏, 2011, 18 (05) :83-85+139
[13]   库车坳陷白垩系砂岩储层石英溶蚀非均质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J].
韩登林 ;
李忠 ;
李维锋 .
地质学报, 2011, 85 (02) :256-261
[14]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深部优质储层成因 [J].
金振奎 ;
苏奎 ;
苏妮娜 .
石油学报, 2011, 32 (01) :25-31
[15]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砂岩埋藏成岩环境的封闭性及其胶结作用分异特征 [J].
韩登林 ;
李忠 ;
韩银学 ;
刘嘉庆 ;
李维锋 ;
李莎澜 .
岩石学报, 2009, 25 (10) :2351-2362
[16]   库车坳陷大北地区深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刘春 ;
张惠良 ;
韩波 ;
张荣虎 ;
陈戈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4) :504-512
[17]   库车坳陷大北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储层成因地质分析 [J].
张荣虎 ;
张惠良 ;
寿建峰 ;
沈扬 ;
李昌 .
地质科学, 2008, (03) :507-517
[18]   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机理研究进展 [J].
黄洁 ;
朱如凯 ;
侯读杰 ;
阮伟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6) :76-82
[19]   深部碎屑岩储层溶蚀作用实验模拟研究 [J].
季汉成 ;
徐珍 .
地质学报, 2007, (02) :212-219
[20]   中国油气盆地砂岩储层的成岩压实机制分析 [J].
寿建峰 ;
张惠良 ;
沈扬 ;
王鑫 ;
朱国华 ;
斯春松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65-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