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资本论》的贫困理论

被引:6
作者
刘明辉
刘灿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资本论》; 贫困理论; 精准扶贫; 可持续战略;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18.02.012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资本论》的贫困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雇佣制度,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消灭贫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贫困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的贫困有着本质不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面临的贫困问题可以消除。同时,《资本论》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共享发展思想等对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精准扶贫是当代中国在扶贫开发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举,只有保持扶贫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对接2020年完全脱贫后的扶贫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1]   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精准扶贫新探索 [J].
余佶 .
红旗文稿, 2016, (02) :19-21
[22]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经济伦理特质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实现 [J].
阮瑶 ;
张瑞敏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1) :145-151
[2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贫困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J].
刘建华 ;
丁重扬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2, 3 (02) :129-139
[24]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J].
王朝明 .
当代经济研究, 2008, (02) :1-7+73
[25]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J].
杨丽艳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 (02) :1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