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沙尘气溶胶源汇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的模拟分析

被引:20
作者
刘建慧 [1 ]
赵天良 [1 ]
韩永翔 [1 ]
Gong S L [2 ]
熊洁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2] Air Quality Research Divis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nch,Environment Canada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起沙量; 干湿沉降量; 模拟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根据全球沙尘气溶胶气候模式GEM-AQ/EC模拟的1995~2004年的沙尘起沙量和干湿沉降量,分析了沙尘气溶胶源汇的全球时空变化特征.全球沙尘起沙量集中在各个主要沙漠地区,北非对全球沙尘气溶胶贡献最大为66.6%.沙尘气溶胶沉降的高值区分布在沙漠源区及其紧临的下风地区.最大净沙尘气溶胶接收主要分布在沙漠周围地区并形成净接收量大于10t/(km2·a)的位于0°N60°N之间的北非、欧亚大陆、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北美和大西洋的带状分布.在北非、阿拉伯半岛、中亚、东亚和澳大利亚5个主要沙漠地区中,起沙量和沉降量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除中亚其他4个区域干湿沉降量和起沙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起沙量和总沉降量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而北非沙漠起沙量和总沉降量的季节变化最小,其他3个区域的季节变化幅度基本相同.中亚起沙峰值和阿拉伯半岛起沙次峰值出现在夏季,其他区域的峰值均出现在春季.10年间全球陆地年平均起沙量为(1500±94)Mt,保持略微上升趋势.以北非沙漠起沙量年际变化率最低(6.3%),而以东亚(28.3%)和澳大利亚(45.0%)起沙量年际变化最为明显;全球陆地的沙尘气溶胶沉降量以约9.9Mt/a的速率递减,全球海洋的沙尘气溶胶沉降递增.
引用
收藏
页码:1741 / 17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2010年春季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和PM10的模拟研究 [J].
李嘉伟 ;
韩志伟 ;
张仁健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0) :1600-1608
[2]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观测研究 [J].
刘新春 ;
钟玉婷 ;
何清 ;
艾力买买提明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10) :1609-1617
[3]   中国沙尘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 [J].
沈凡卉 ;
王体健 ;
庄炳亮 ;
李树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7) :1057-1063
[4]   珠江口横门大气氮、磷干湿沉降的初步研究 [J].
樊敏玲 ;
王雪梅 ;
王茜 ;
林文实 ;
金辉 .
热带海洋学报, 2010, 29 (01) :51-56
[5]   新一代沙尘天气预报系统GRAPESCUACE/Dust:模式建立、检验和数值模拟 [J].
王宏 ;
龚山陵 ;
张红亮 ;
陈勇 ;
沈学顺 ;
陈德辉 ;
薛纪善 ;
沈元芳 ;
伍湘君 ;
金之雁 .
科学通报, 2009, 54 (24) :3878-3891
[6]   大气湿沉降对长江口水域营养盐的贡献 [J].
付敏 ;
赵卫红 ;
王江涛 ;
苗辉 .
环境科学, 2008, (10) :2703-2709
[7]   内陆输送过程中沙尘单颗粒类型及其非均相反应 [J].
李卫军 ;
邵龙义 ;
余华 ;
王伟 ;
杨书申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3) :193-197
[8]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J].
王自发 ;
谢付莹 ;
王喜全 ;
安俊岭 ;
朱江 .
大气科学, 2006, (05) :778-790
[9]   北太平洋地区沙尘沉降与海洋生物兴衰的关系 [J].
韩永翔 ;
宋连春 ;
赵天良 ;
张强 ;
奚晓霞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02) :157-160
[10]   中国沙尘暴月际时空特征及沙尘的远程传输 [J].
韩永翔 ;
宋连春 ;
奚晓霞 ;
叶燕华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5, (S1)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