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麦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和增产增收效应

被引:72
作者
毛红玲 [1 ]
李军 [2 ]
贾志宽 [2 ]
王蕾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壤; 土壤水分; 作物; 保墒; 产量; 保护性耕作;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4 [农业技术措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揭示渭北旱塬连作麦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和冬小麦增产增收效应。于2007-2009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渭北旱塬夏闲期免耕、深松和翻耕等3种耕作方式对麦田夏闲期蓄水保墒效果,以及3种耕作处理与平衡施肥、常规施肥和低肥等3种施肥处理组合对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免耕和深松较翻耕保墒作用好,夏闲期免耕、深松较翻耕0~300cm土层3a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了0.6和0.5个百分点,平均贮水量分别增加了24.2和21.5mm;生育期内平衡施肥免耕、深松较翻耕处理0~200cm土层2a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了17.7和14.4mm;以平衡施肥深松处理产量最高,2a平均产量高达5033.1kg/hm2,较平衡施肥翻耕和平衡施肥免耕分别增产5.5%和6.3%;以平衡施肥免耕经济效益最高,2a平均纯收益高达5553.7元/hm2,较平衡施肥深松和平衡施肥翻耕分别增收3.3%和9.2%。综合考虑各处理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和小麦增产增收效应,平衡施肥深松处理是渭北旱塬连作麦田较佳的耕作和施肥处理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吕美蓉 ;
李增嘉 ;
张涛 ;
宁堂原 ;
赵建波 ;
李洪杰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41-46
[2]   四川盆地丘陵区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J].
刘定辉 ;
陈尚洪 ;
舒丽 ;
张玉兰 ;
张冀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06) :119-122+128
[3]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J].
黄明 ;
吴金芝 ;
李友军 ;
姚宇卿 ;
张灿军 ;
蔡典雄 ;
金轲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1) :50-54
[4]   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J].
杜建涛 ;
何文清 ;
Vinay Nangia ;
严昌荣 ;
Mobin Ahmad ;
刘爽 ;
刘勤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1) :25-29
[5]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雷金银 ;
吴发启 ;
王健 ;
郭建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0) :40-45
[6]   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J].
李素娟 ;
李琳 ;
陈阜 ;
张海林 .
华北农学报, 2007, (S1) :115-120
[7]   陇中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晋小军 ;
黄高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111-114
[8]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J].
江晓东 ;
李增嘉 ;
侯连涛 ;
王芸 ;
王雪 ;
颜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20-24
[9]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郭清毅 ;
黄高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165-169
[10]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付国占 ;
李潮海 ;
王俊忠 ;
王振林 ;
曹鸿鸣 ;
焦念元 ;
陈明灿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1)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