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主要技术特色
被引:38
作者:
周本刚
[1
]
陈国星
[2
]
高战武
[2
]
周庆
[1
]
李姜一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新地震区划图;
潜在震源区;
技术特色;
三级划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的个数都有较大的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的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的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的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的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技术特色相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4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