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草篱种植模式对土壤侵蚀的控制效应

被引:10
作者
张沛 [1 ]
严力蛟 [1 ]
樊吉 [2 ]
姜芃 [2 ]
邬岳阳 [2 ]
蔡喨喨 [2 ]
徐奂 [2 ]
王锡金 [2 ]
伍少福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与工程研究所
[2] 绍兴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关键词
等高草篱; 土壤侵蚀; 地表径流; 稀土元素示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选取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5种等高草篱种植模式,结合径流小区法和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开展不同草篱控制坡地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的效应研究,分析等高草篱对坡面侵蚀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径流小区土壤流失量显著受降雨量影响,不同草篱种植模式下,各径流小区的平均土壤流失量和地表径流量较对照组(裸坡)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麦冬双行草篱处理平均土壤流失量和地表径流量最小,分别为4 047 g和1 554 L,对照组(裸坡)最大,分别为19 793 g和2 403 L;麦冬双行草篱在控制坡面土壤流失和径流方面效果最佳;通过平均土壤流失量和平均径流量的二次线性拟合模型发现,随着地表径流量的变化,不同处理下土壤流失量的边际值存在差异;坡面中、下部是侵蚀泥沙的主要溯源地,产生了接近总流失量85%的泥沙;草篱改变了降雨过程中坡面内部土壤因沉积作用导致的再分布,但对整个坡面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规律无明显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我国红壤侵蚀研究进展 [J].
于泳 ;
林洪 .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9, 21 (03) :34-38
[2]   生草覆盖和植物篱措施对红壤坡地土壤侵蚀调控效应研究 [J].
陈明霞 ;
查轩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 4 (01) :32-37
[3]   不同植物篱模式下土壤物理变化及其减流减沙效应研究 [J].
彭熙 ;
李安定 ;
李苇洁 ;
卢兰 .
土壤, 2009, 41 (01) :107-111
[4]   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产流特征 [J].
胡实 ;
谢小立 ;
王凯荣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04) :24-28
[5]   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林超文 ;
涂仕华 ;
黄晶晶 ;
陈一兵 .
生态学报, 2007, (06) :2191-2198
[6]   紫色土丘陵侵蚀沟建植物篱自然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J].
谢庭生 ;
罗蕾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5) :66-69
[7]   不同草带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J].
字淑慧 ;
吴伯志 ;
段青松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41-44
[8]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桑基植物篱水土保持作用研究 [J].
史东梅 ;
卢喜平 ;
刘立志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75-79
[9]   REE示踪研究坡面侵蚀时空演变过程 [J].
薛亚洲 ;
刘普灵 ;
杨明义 ;
琚彤军 .
中国稀土学报, 2004, (05) :698-703
[10]   红壤坡地雨水地表径流及其侵蚀 [J].
谢小立 ;
王凯荣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5) :839-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