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P5 模式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模拟和预估

被引:13
作者
刘芸芸 [1 ]
李维京 [1 ]
左金清 [1 ]
胡增臻 [2 ]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
关键词
CMIP5;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模拟和预估; 典型浓度路径情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4 [气压]; P435 [数值试验];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26个模式的模拟结果,从空间分布和振幅变化、年际周期及年代际趋势等方面,初步评估了CMIP5模式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对未来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下副高的可能变化给出了定性的预估。CMIP5模式历史试验结果显示,大多数模式对500 hPa位势高度气候平均值的模拟有明显误差,这主要是由于模式对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SST)的模拟普遍较观测值低,从而导致模式对副高的模拟能力有限。但大多数模式对高度场和纬向风场变化的空间形态与振幅都有较强的模拟能力。因此,通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气候平均值替代CMIP5模式气候平均值的简单方法,对CMIP5模拟结果进行了订正。经订正后的模式结果均有能力刻画副高指数的历史时间序列,且能够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后,副高面积增大、强度增强和显著西伸的变化趋势。此外,通过对副高指数的长期趋势、年际周期及标准差等的定量评估,注意到CNRM-CM5、FGOALSg2、FIO-ESM,MIROC-ESM和MPI-ESM-P这5个模式对副高的模拟能力较强。未来气候预估试验中,副高面积和强度均增大,且显著西伸;其线性增长趋势在RCP8.5情景下最高,RCP4.5情景下次之,RCP2.6情景下最弱。有趣的是副高脊线指数在3种排放情景下都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这些结果为选取和利用CMIP5模式进行东亚地区气候变化的归因分析和未来预估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9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tropical SST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J]. LIU YunYun,DING YiHui,GAO Hui,LI WeiJi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30)
[2]   BCC气候系统模式开展的CMIP5试验介绍 [J].
辛晓歌 ;
吴统文 ;
张洁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2, 8 (05) :69-73
[3]   月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重建与应用 [J].
刘芸芸 ;
李维京 ;
艾(孑兑)秀 ;
李清泉 .
应用气象学报, 2012, (04) :414-423
[4]   IPCC AMIP模式对西南澳类季风环流的模拟 [J].
冯娟 ;
李建平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17 (04) :409-421
[5]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基本模态特征分析 [J].
刘芸芸 ;
丁一汇 .
大气科学, 2012, 36 (04) :673-685
[6]   21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模拟的评估Ⅱ:年际变化 [J].
张宏芳 ;
陈海山 .
气象科学, 2011, 31 (03) :247-257
[7]   21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模拟的评估Ⅰ:气候态 [J].
张宏芳 ;
陈海山 .
气象科学, 2011, 31 (02) :119-128
[8]   IPCC AR4模式中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特征的模拟 [J].
黄刚 ;
屈侠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3) :351-359
[9]   IPCC AR4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模拟性能评估 [J].
孙颖 ;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2008, (05) :765-780
[10]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若干重要特征及两份大气再分析资料的异同 [J].
韩晋平 ;
王会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6) :1666-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