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之期间立法研究

被引:40
作者
王轶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诉讼时效期间; 除斥期间; 或有期间; 保证期间; 异议期间;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6.05.012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民法总则草案》第九章"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自第167条至第179条,共13个条文,分为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两节。就诉讼时效制度而言,《民法总则草案》相较于《民法通则》,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框架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但在具体的价值判断结论以及立法技术安排上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调整。出于建构未来民法典完善的期间制度的考虑,我国民法总则应当增设或有期间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9+180 +18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返还原物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新论——兼评《民法典·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 [J].
阳雪雅 .
湖北社会科学, 2016, (03) :160-166
[2]   中国民法典的生活世界、价值体系与立法表达 [J].
谢鸿飞 .
清华法学, 2014, 8 (06) :17-33
[3]   反思与重构:诉讼时效制度价值的理论阐释 [J].
杨巍 .
法学评论, 2012, 30 (05) :43-48
[4]   诉讼时效制度三论 [J].
王轶 .
法律适用, 2008, (11) :13-17
[5]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定性与定位 [J].
崔建远 .
中国法学, 2006, (06) :32-43
[6]   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 [J].
王轶 .
当代法学, 2006, (01) :74-81
[8]   论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J].
奚晓明 .
中国法学, 2001, (06) :56-64
[9]   浅论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J].
盛杰民 ;
袁祝杰 .
中外法学, 1997, (04) :62-64
[10]  
合同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