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路怡青 [1 ,2 ]
朱安宁 [1 ]
张佳宝 [1 ]
陈效民 [2 ]
舒馨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实验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还田; 玉米-小麦轮作; 土壤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全翻耕、常规耕作、免耕、全翻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6种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翻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种酶活性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为最高,翻耕处理最低。(2)在小麦成熟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其他生育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苗期较低,至孕穗期达到峰值,至成熟期又有所降低;转化酶活性呈现在拔节期大幅升高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脲酶活性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较高;脱氢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一直增加,成熟期达到峰值。(4)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聚类分析表明,按照土壤总体酶活性水平可将6个处理划分为3组,酶活性水平最高的为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合秸秆还田能较好地提升土壤酶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免耕与秸秆高留茬还田对抛秧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任万军,黄云,吴锦秀,刘代银,杨文钰.应用生态学报. 2011(11)
  • [2] 耕作模式对棕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郑存德
    依艳丽
    黄毅
    张大庚
    栗杰
    刘小梅
    [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3) : 174 - 179+184
  • [3] 长期免耕对褐土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王恒飞
    张永清
    吴忠红
    周进财
    乔莎莎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 (02) : 136 - 141
  • [4] 免耕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
    戴珏
    胡君利
    林先贵
    朱安宁
    尹睿
    张华勇
    王俊华
    [J]. 土壤学报, 2010, 47 (05) : 923 - 930
  • [5] 玉米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董立国
    袁汉民
    李生宝
    袁海燕
    潘占兵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2) : 444 - 446
  • [6] 水稻连续免耕抛栽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吴建富
    潘晓华
    石庆华
    漆英雪
    刘宗发
    胡金和
    [J]. 土壤学报, 2009, 46 (06) : 1132 - 1139
  • [7] 免耕与留茬对土壤微生物量C、N及酶活性的影响
    孙建
    刘苗
    李立军
    刘景辉
    张星杰
    [J].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 5508 - 5515
  • [8] 苏南丘陵区林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陶宝先
    张金池
    崔志华
    孔雨光
    俞元春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2) : 44 - 48
  • [9]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添加麦秸条件下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武术
    林先贵
    尹睿
    胡君利
    毛婷婷
    冯有智
    朱建国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 (04) : 32 - 36
  •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招弟
    蔡立群
    张仁陟
    李爱宗
    [J]. 土壤通报, 2008, (03) : 514 -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