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16
作者
冯彩霞
机构
[1]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地质学;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改则硅质岩;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1.05.015
中图分类号
P578.94 [硅酸盐(矽酸盐)];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西藏第二条规模巨大的基性-超基性岩带。文章通过对该带西段改则地区硅质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硅质岩形成的成因和构造背景。研究表明:①硅质岩的w(SiO2)变化范围在85.23%93.73%之间,Si/Al比值为34.08~56.92,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②Hf、Pb、Nb、Ta、Th和U等不相容元素亏损较明显;③Al/(Fe+Mn+Al)比值为0.41~0.69,具有生物成因特征,Ba/Sr比值和U/Th比值均小于1,Al-Fe-Mn三角图和Zr-Cr协变图上均为非热水成因的特征;④Al2O3/(Al2O3+Fe2O3)比值为0.50~0.77,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和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图显示出LREE富集、弱Ce正异常和无明显Ce异常的特征,(La/Ce)SN、Ce/Ce*和(La/Lu)SN比值分别为1.11~1.17、0.90~0.92和1.10~1.62,w(V)<23μg/g,V/Y<2.8,以上特征均说明改则地区硅质岩当时形成的环境海底热液活动不强烈,而陆源物质输入较多,沉积环境以在大陆边缘形成为主;⑤从Si和O同位素值看出,其属于典型的放射虫硅质岩类型,δ30Siδ-18O呈正相关趋势,说明SiO2从溶液中晶出石英时,硅、氧同位素表现出相似的动力学分馏过程;⑥该区放射虫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沉积时可能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洋盆闭合大陆边缘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773 / 78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西藏改则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J].
樊帅权 ;
史仁灯 ;
丁林 ;
刘德亮 ;
黄启帅 ;
王厚起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0, 29 (05) :467-478
[2]   西藏西南部与蛇绿岩伴生的硅质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黄圭成 ;
徐德明 ;
雷义均 ;
李丽娟 .
中国地质, 2010, 37 (01) :101-109
[3]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硫化镍矿 [J].
曲晓明 ;
赵元艺 ;
王瑞江 ;
李佑国 ;
辛洪波 ;
代晶晶 ;
江军华 ;
陈华 .
矿床地质, 2009, 28 (06) :729-736
[4]   藏北羌塘中部桃形湖早古生代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 [J].
吴彦旺 ;
李才 ;
董永胜 ;
解超明 ;
胡培远 .
地质通报, 2009, 28 (09) :1290-1296
[5]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侏罗纪木嘎岗日群的重新厘定及意义 [J].
曹圣华 ;
肖晓林 ;
欧阳克贵 .
沉积学报, 2008, (04) :559-564
[6]   藏南地区中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J].
周永章 ;
付伟 ;
杨志军 ;
何俊国 ;
聂凤军 ;
李文 ;
赵文霞 .
岩石学报, 2008, 24 (03) :600-608
[7]   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 [J].
周国庆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24
[8]   青藏高原羌塘早古生代蛇绿岩——堆晶辉长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J].
李才 ;
董永胜 ;
翟庆国 ;
王立全 ;
阎全人 ;
吴彦旺 ;
何彤彤 .
岩石学报, 2008, 24 (01) :31-36
[9]   青藏高原西部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基本特征与构造演化 [J].
陈奇 ;
谢琳 ;
肖志坚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 (02) :107-112
[10]  
SHRIMP dating of the Bangong Lake SSZ-type ophiolite: Constraints on the closure time of ocean in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northwestern Tibet[J]. SHI RenDeng1,2 1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2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email: shird@ustc.edu.c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