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动力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论与应用

被引:47
作者
许志琴 [1 ]
李廷栋 [1 ,2 ]
嵇少丞 [3 ]
王宗起 [4 ]
张泽明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3]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综合工学院
[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流变学; 现代大陆变形和新构造; 大陆深俯冲; 隧道流; 地幔构造; 大陆科学钻探; 大陆动力学新理论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近十年来大陆岩石圈流变学、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现代大陆变形动力学、大陆深俯冲动力学、"中下地壳的隧道流"、复合造山带和复合造山动力学、盆-山耦合与大陆增生、地幔物质和地幔动力学以及全球大陆科学钻探整合计划等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进展,表明大陆动力学是继"板块构造"之后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新的起点,建立大陆动力学新的理论体系以及为资源、能源、环境和预防地震灾害的人类需求服务,是大陆动力学发展的未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433 / 144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南迦巴瓦构造及组构运动学 [J].
许志琴 ;
蔡志慧 ;
张泽明 ;
李化启 ;
陈方远 ;
唐泽民 .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1463-1476
[2]   深俯冲和折返动力学: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及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制约 [J].
许志琴 .
岩石学报, 2007, (12) :3041-3053
[3]   极地乌拉尔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和一个异常矿物群 [J].
杨经绥 ;
白文吉 ;
方青松 ;
孟繁聪 ;
陈松永 ;
张仲明 ;
戎合 .
中国地质, 2007, (05) :950-952
[4]   南苏鲁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及其形成条件探讨 [J].
许志琴 ;
陈晶 ;
王勤 ;
曾令森 ;
杨经绥 ;
陈方远 ;
李天福 ;
梁凤华 .
岩石学报, 2005, (02) :389-397
[5]   喜马拉雅地体的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年龄记录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梁凤华 ;
戚学祥 ;
刘福来 ;
曾令森 ;
刘敦一 ;
李海兵 ;
吴才来 ;
史仁灯 ;
陈松永 .
岩石学报, 2005, (01) :3-14
[6]   盆山耦合与沉积作用 [J].
李继亮 ;
肖文交 ;
闫臻 .
沉积学报, 2003, (01) :52-60
[7]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 [J].
张培震 ;
王琪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2, (02) :442-450
[8]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中金刚石的研究 [J].
白文吉 ;
杨经绥 ;
P.Robinson ;
方青松 ;
张仲明 ;
颜秉刚 ;
胡旭峰 .
地质学报, 2001, (03) :404-409
[9]  
Isotopic determination of sediment provenance: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J] . Paul Karl Link.Sedimentary Geology . 2005 (1)
[10]  
An investigation of lower crustal deformation: Evidence for channel flow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ectonics and structural studies[J] . Paul F. Williams,Dazhi Jiang.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 200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