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互作对济麦20籽粒蛋白质品质及氮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王小燕 [1 ,2 ]
张永丽 [2 ]
于振文 [2 ]
机构
[1] 长江大学农学院
[2]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 水氮互作; 蛋白质品质; 氮素和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给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水氮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3个施氮水平:0 kg.hm-2(N0)、180 kg.hm-2(N1)、240 kg.hm-2(N2);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灌水处理:不灌水(W0)、底水+拔节水+开花水(W1)、底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每次灌水量60 mm,研究了水氮互作对强筋小麦济麦20籽粒蛋白质品质及其相关酶活性、产量及氮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内肽酶、羧肽酶和氨肽酶活性均为N2处理最高,N0处理最低。各施氮水平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以W0处理最低,W3处理与W1和W2处理相比,灌浆后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但各蛋白质水解酶活性降低。不施氮条件下,W3处理促进了籽粒蛋白质积累;施氮条件下,W1、W2和W3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每公顷施纯氮180 kg条件下,W1处理的沉淀值高于其他灌水处理,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籽粒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与W2处理无显著差异,高于W0和W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高于W2和W3处理。综合考虑籽粒品质、产量、氮素和水分利用效率,施氮量为180 kg.hm-2、全生育期灌底水+拔节水+开花水的N1W1处理为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18 / 3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浇水因子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马香花 ;
周秋峰 ;
王保林 ;
赵建国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9) :203-205
[2]   亏缺灌溉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产物积累运转的相关研究 [J].
胡梦芸 ;
张正斌 ;
徐萍 ;
董宝娣 ;
李魏强 ;
李景娟 .
作物学报, 2007, (10) :1711-1719
[3]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J].
同延安 ;
赵营 ;
赵护兵 ;
樊红柱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1) :64-69
[4]   施氮量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和光化学效率、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赵俊晔 ;
于振文 .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5) :92-96
[5]   灌水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J].
李光忠 ;
王明友 ;
薛玉剑 ;
杨秀风 .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4) :158-160
[6]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J].
赵广才 ;
常旭虹 ;
刘利华 ;
杨玉双 ;
池忠志 ;
杨丽珍 ;
李振华 .
作物学报, 2006, (05) :723-727
[7]   不同水分条件下氮素供应对小麦植株氮代谢及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 [J].
范雪梅 ;
姜东 ;
戴廷波 ;
荆奇 ;
曹卫星 .
生态学杂志, 2006, (02) :149-154
[8]   花后干旱或渍水下氮素供应对小麦光合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J].
范雪梅 ;
姜东 ;
戴廷波 ;
荆奇 ;
曹卫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0) :1883-1888
[9]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J].
江晓东 ;
李增嘉 ;
侯连涛 ;
王芸 ;
王雪 ;
颜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20-24
[10]   肥水调控对强筋小麦中优9507品质与产量协同提高的研究 [J].
赵广才 ;
何中虎 ;
刘利华 ;
杨玉双 ;
张艳 ;
李振华 ;
张文彪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3) :35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