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空间与参与性受众——基于对深圳“5·26”飙车案网民评论的框架分析

被引:10
作者
尹连根
机构
[1]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关键词
微博; 受众; 框架分析; “5·26”飙车案; 多元化新闻话语时代; 民主;
D O I
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14.02.012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Livingstone的"参与式受众"概念出发,依托Hall的三种受众解读模式,本文对深圳"5·26"飙车案的微博呈现进行框架分析后发现,受众分化主要体现在对抗性解读框架与优先性解读框架之争。前者集中于对警方不正义的诘问、对背景不寻常的质疑和对权利不平等的抨击;后者则体现为对警方的认同、对仇富仇官的大众心理的挞伐和对遇难者家属动机的质疑。本文结论认为,微博时代的受众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参与性特征,这种受众参与标志着多元化新闻话语时代的逐步开启,并赋予民众巨大的民主想象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论微博公共领域中公共精神的缺失 [J].
李异平 ;
赵玲 .
东南传播, 2011, (06) :15-17
[3]   现实权力关系的建构性呈现——新闻定义的再辨析 [J].
尹连根 .
国际新闻界, 2011, 33 (04) :55-61
[4]   媒介融合环境下欧美受众研究的范式转换 [J].
殷乐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20 (06) :70-78+112
[5]   微博与公共领域 [J].
张跣 .
文艺研究, 2010, (12) :95-103
[7]   从受众研究看“传播学本土化”话语 [J].
刘海龙 .
国际新闻界, 2008, (07) :5-10
[8]   西方受众研究的传统与范式 [J].
臧海群 .
国外社会科学, 2005, (05) :21-26
[9]   受众研究的跨学科性质与方法——兼论建立跨学科的受众研究 [J].
臧海群 ;
张国良 .
现代传播, 2005, (04) :37-39+43
[10]   试论21世纪我国受众研究的创新 [J].
曹越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4, (01) :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