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吉富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和红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饲养100d后,进行海豚链球菌(2.95×108CFU/mL)感染试验,分析攻毒前后各品系罗非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另从各桶中取20尾鱼进行同样的攻毒试验,统计攻毒后各时间点的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96h后,吉富罗非鱼和新吉富罗非鱼对病原较为敏感,累积死亡率分别达到36.67%和38.33%;埃及尼罗罗非鱼对病原敏感性较差,试验期间未见死亡。吉富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和红罗非鱼血清皮质醇和葡萄糖水平以及肝脏HSP70 mRNA的表达量在攻毒后明显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与溶菌酶活力也呈上升趋势,碱性磷酸酶活力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低于攻毒前。埃及尼罗罗非鱼可以利用糖原和脂类产生的能量,提高了HSPS与一些特定免疫蛋白(溶菌酶、球蛋白等)的合成,增强了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罗非鱼选育过程中,需要将抗病力与生长性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注重生长速度的同时也要增强其抗应激能力,从而为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