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夏大豆群体内植株分布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齐林
杨国敏
周勋波
陈雨海
高会军
刘岩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群体;
夏大豆;
干物质;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试验于2007—2008年进行,在相同密度下,设置5种处理,即行距×株距分别为A:18cm×18cm,B:27cm×12cm,C:36cm×9cm,D:45cm×7.2cm,E:54cm×6cm,研究其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处理叶面积指数分别高出E处理30%、25%,差异显著;A、B处理干物质总量分别高于E处理20%、19%,差异显著,C、D、E处理间无显著差异;A、B、C处理分枝豆荚重量和总豆荚重量显著高于E处理,D、E间无显著差异;A、B处理产量分别高于E处理11%、10%,差异显著,C、D、E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植株分布均匀性变差使群体内部对资源的利用产生激烈竞争,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从而使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分配比例减少,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在确定的种植密度下较均匀的植株分布能够使光合产物积累分配合理,形成较高经济产量。由于A、B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B处理方便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所以,本文推荐B处理为大田生产的最优群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722 / 1728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