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基于人地关系的黄淮海平原土地整治策略
被引:13
作者:
洪舒蔓
[1
,2
]
郝晋珉
[1
,2
]
艾东
[1
,2
]
杨立
[3
,4
]
周宁
[1
,2
]
孟鹏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3]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模型;
人地关系;
协调发展度;
策略;
黄淮海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S28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为了整体优化土地利用,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矛盾,该文基于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环境两个子系统,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生产环境、生计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6个方面构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算出各县域综合评价分值,采用人地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各县市区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根据测算结果将黄淮海平原划分为4种整治类型。研究表明,将人地协调发展度>0.60~0.80的县市区划分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即优化整治型;人地协调发展度>0.40~0.60的县市区划为勉强协调发展类,即优先整治型;人地协调发展度>0.20~0.40的县市区划为轻度失调衰退类,即重点整治型;人地协调发展度0~0.20的县市区划为重度失调衰退类,即适度整治型。同时结合区域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现状和土地综合整治内涵提出与各类型对应的整治策略。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为黄淮海平原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59
页数:9
相关论文